数字戏剧来了!“仓颉故里”南乐县文旅焕新

数字戏剧来了!“仓颉故里”南乐县文旅焕新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5-08-04 10: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仓颉故里”南乐县迎来一支特殊的采风队伍。

“文字起源是人类文明发展关键节点,仓颉造字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仓颉造字》剧目将通过全新舞台艺术形式、MR技术的应用,突破传统表达局限,唤起全社会对文字起源的关注,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仓颉造字》是国内首部MR(混合现实)交互数字戏剧,该项目于今年由中央戏剧学院启动,目前正在创排阶段;《仓颉造字》导演慕峰说,本次采风应南乐县邀约而来,实地探访后觉得收获颇多。

据悉,《仓颉造字》将突破传统镜框式舞台的限制,通过多维的高科技手段,实现演员与虚拟场景的无缝融合,让传统文化以更立体的方式呈现,为观众呈现一场沉浸式的戏剧视觉盛宴。观众可以在舞台表演、MR 数字眼镜、手机屏幕即时影像三者之间选择单一观看或叠加观看,并有大量参与剧情不同抉择的个性互动,甚至自己当场造字,留下个体的痕迹。流动、轻松、富有生机的游戏感,使演员与观众在幻觉与非幻觉的结合中共同对演出内容进行反思与重构。

南乐县是仓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今年6月,南乐县相关工作人员在得知剧目创排消息后,赶赴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同中戏实践教学中心主任、《仓颉造字》制作人周毅,国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林蔚然,实践教学中心党支部书记胡文玲,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仓颉造字》导演慕峰进行对接交流。双方目标一致,希望依托南乐县独特资源,紧密协作,共同打造兼具文化深度与艺术价值的精品剧目。

日前,《仓颉造字》剧目创作团队来到南乐县。在仓颉文化博物馆,创作团队近距离欣赏了保存完好的历史遗存,聆听了古老的民间故事,通过多种方式的深度体验,团队成员对仓颉造字的背景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博物馆所在地史官村,创作团队深入走访当地文化学者、村民,详细了解仓颉故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南乐目连戏排演中心,创作团队观看非遗演出,深刻体悟到南乐县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文化积淀,为《仓颉造字》的创作注入鲜活的地域文化基因;最后以座谈会的形式,创作团队分享了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经验。

南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陈志广表示:“南乐县作为‘仓颉故里起源地’与‘仓颉文化之乡’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可为《仓颉造字》剧目创作提供从民间传说、历史考证到传统民俗等多维度的翔实素材,助力剧目深度还原仓颉造字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历史事件。期望以此为契机,南乐县能与项目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仓颉文化传承弘扬。”

“在艺术形式上,《仓颉造字》将创造出虚实共生、视听一体的交互式舞台体验。技术不仅作为手段,更是剧情的延伸,使观众在‘造字’的同时完成‘自我认同’的再书写。”《仓颉造字》导演慕峰则对剧目创排情况充满自信,他说,从市场角度看,项目将在中小学生美育教育领域发挥巨大潜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提升其审美素养与文化自信,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晓静 通讯员 贾红敏 刘广凡)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