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速运园博中转场车间。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菜鸟新郑保税园货物分拣车间。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视博数字经济产业园机房。
郑州航空港站全国高铁物流中心建设初见成效。 刘畅 摄
□本报记者 杨凌 赵同增 本报通讯员 王俊波 陈宁儒
“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以航空港区为核心动力源,以郑州国际陆港为重点,加快推动四港联动发展,一体化打造大通道、大口岸、大物流、大产业,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这是省政府出台《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出的目标要求。
近年来,瞄准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建设,郑州航空港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打造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区,加大对物流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枢纽能级提级跃升,枢纽经济蓬勃发展。
1
到了航空港,顺丰更“顺风”
3月3日下午,春雪飘舞,气温骤降,记者在顺丰速运郑州园博中转场看到的却是一派热气升腾运转忙的喜人景象:一辆辆AGV无人智能电动叉车根据操作指令,快速精准地将几大件货物放到指定区域;一件件快递在自动分拣流水线上“奔跑”,偌大的区域只见设备不见人。
“每天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2点分拣区最忙碌的时候,智能设备将发挥更大作用。”顺丰中转场地河南片区负责人高峰介绍,近年来,园博中转场业务迅速攀升,日处理单量由最初的40万票发展到目前的100万票,离开这些智能设备光靠人工可真的“玩不转”。
3年多的时间,园博中转场业务量翻了一番多,顺丰到了航空港为啥更“顺风”?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高峰说,此外,郑州航空港区域内有十几处高速出入口,快递车辆能够在短时间内驶上高速公路;和航空物流、高铁货运线路组合,物流可以实现“当日达”……秉承“时间是金”理念的顺丰速运,在郑州航空港能提供高效、准时的快递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青睐。为此,顺丰速运越来越看重航空港,把4个河南最大的物流基地都布局在此。
在郑州航空港,物流产业蓬勃发展,出现大型物流企业“扎堆”现象。
据郑州航空港区交通运输和枢纽经济发展局负责人李政介绍,目前该区建成各类高标准仓储设施超过300万平方米,入驻各类物流企业400余家。其中有以中国邮政、DHL、中原龙浩等为代表的航空物流知名企业,以顺丰、中通、韵达、极兔、申通、德邦为代表的快递物流领军企业,以菜鸟网络、苏宁云商、唯品会为代表的电商物流领军企业,以安博、普洛斯、丰树为代表的仓储物流领军企业……50余个“头部”项目先后落地,形成了以航空物流为引领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2
构建立体交通,实现“梦幻联动”
3月5日凌晨4点51分,郑渝高铁快运示范线DJ5811次动检车准时驶出郑州航空港站,加速开往1028公里外的重庆北站。
2024年1月开通的郑渝高铁快运示范线,是我省第一条高铁快运线路,最高时速350公里。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该线路发货量稳定增长,截至今年2月底,已突破120万件货物,累计货重超8000吨。
据了解,郑渝高铁货物的运输成本比飞机降低一半左右,比公路运输节省整整一天时间,可高效服务于生鲜食品、生物医药、商务函件、电子产品等次日达快递产品,具有“高时效、大运能、绿色环保”等优势。今年1月5日,青岛至郑州高铁货运新线路开通,全长769公里、耗时3小时37分钟,平均每天将5吨左右生鲜水果、电子产品、生物医药从黄海之滨运到中原。
高铁和航空还在郑州航空港实现“梦幻联动”,郑州航空港成功开创国际进出港双向空高联运新模式。
2024年12月8日,一批从欧洲空运至郑州机场的时尚服装,依托郑州航空港区空高双枢纽集成优势,通过郑渝高铁货运示范线被快速转运至重庆,标志着郑州机场顺利完成“国际航空货运进口+国内高铁分拨”空高联运新模式下的首单保障,并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
多式联运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能的重要方式,郑州航空港正着力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催生更多“梦幻联动”:持续完善机场外围道路交通体系,加快迎宾大道东延等机场外围道路建设;机场大通关、高铁多式联运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国际陆港建设西作业区建成投用,专用铁路实现通车,建成比亚迪专用物流通道,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今年5月可建成;围绕建立环港紧密协作区“半小时”交通圈,推动G107东移等3条对外联络通道建成通车……
我省正努力打造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较全国低1个百分点左右。“全国物流降本增效看河南、全省物流降本增效看港区,随着郑州航空港枢纽能级不断跃升,我省物流降本增效的成效将更加显著。”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金雷说。
3
小小“物流贷”,破解“老大难”
“有了这100多万元‘物流贷’的‘金融活水’,企业的流动资金增多了,支付压力减轻了,运营成本降低了!”3月4日,提到郑州航空港的“物流贷”融资产品,河南瑞鑫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连连竖起大拇指,表示“物流贷”让物流企业能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小小“物流贷”,破解“老大难”。2024年12月24日,数字货运支付融资平台和“物流贷”融资产品正式上线。从此,物流企业无需实物抵押,即可轻松获得最高300万元授信额度,得到“金融助力”。
据了解,作为典型的服务业企业,大部分物流企业具有轻资产、网络化等特点,普遍不持有重资产等抵押物,单向提供的物流运单等增信数据普遍不被银行机构认可,进而出现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等系列问题,成为制约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时间回溯到2023年12月,由省发展改革委等共同指导建设的“物流行业线上税收管理系统”在航空港上线试运行,在全国率先实现货运司机线上完成临时税务登记、缴纳税金、开具增值税数电发票等,我省物流行业税收管理服务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鼓励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物流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郑州航空港推出的数字货运支付融资平台和“物流贷”融资产品,开创性地把“税收试点”所产生的数据赋予增信价值,企业可以此为“抵押”,从工商银行获取所需贷款。这是我省响应该方案降本增效要求的积极探索和成熟回应。
立足港区、面向全国。试运营期间,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将为“物流贷”授信总额4亿元—20亿元,运行成熟后预计可达百亿规模,极大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这将有效破解物流企业回款账期长、运费垫付压力大等一系列现实难题,为港区乃至全省物流行业和枢纽经济高质量、快速度、超常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4
大数据、好政策赋能,物流业“成本洼地”呼之欲出
走进位于舜华路与古城一路交叉口西北角的视博数字经济产业园,满满的科技感与现代感扑面而来:按照国家A类标准建设的机房内蓝光闪耀,仿佛能看到数据在流动;在巨大的显示屏前,高速公路上的实时画面映入眼帘,通行情况一目了然。
在这里,全国路网客户服务数据中心正在加快建设。
据了解,全国路网客户服务数据中心由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和省交通运输厅共同投资,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作为建设主体,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负责应用软件研发费用,省交通运输厅负责机房建设、硬件设备、基础软件及配套工程费用,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工程项目。
全国路网客户服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为交通大省河南提供交通数据支撑,也将为全国的交通路网通行出行提供精准服务,可有效带动以我省为中心的区域数字化转型,打造区域数字、枢纽经济新引擎。
“这对物流产业发展是一重大利好,将促进物流数据的进一步开放互联,有利于提升物流企业决策效率,优化物流网络,助力货物运输各环节降本增效。”李政说。去年以来,郑州航空港枢纽建设持续提速,物流行业迎来一个个重大利好。
深度融入全国丝路海运,《郑州港(中心港区)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出海港建设加快推进。在郑州国际陆港规划中,北部已预留有水港协作区,未来将建设国际化的内河航运中心——郑州港,并配套一类口岸与综保区功能。
今年2月初,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从降低物流体系运行成本、降低物流资源配置成本、降低物流协同组织成本等5个方面着手,谋划16条具体措施为社会物流成本“减负”,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提供坚实支撑。
……
“枢纽能级跃升,政策优势叠加,郑州航空港将成为物流业‘政策高地、成本洼地’,吸引更多物流企业‘扎堆’发展。”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