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春天 ——2024中国(河南)-东盟国际传播交流会侧记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

共赴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春天 ——2024中国(河南)-东盟国际传播交流会侧记

来源:正观新闻 2024-04-13 20: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

惠风和畅的季节,郑州这座历史感与现代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盛会。

2024年4月9日,中国(河南)-东盟国际传播交流会在郑州市举行,远道而来的东盟各国宾朋,与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郑州发展的各界人士共聚一堂。

这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一场传播的盛宴,更是河南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见证,是双方构建文化桥梁的一次重要尝试。

与会嘉宾就如何突破文化差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推动郑州文化与东盟的深度对话进行交流分享,创新国际传播方式,共同探索传播领域的未来之路。

人文交流葳蕤春华,硕果盈枝,跨越历史长河,沉淀出中国和东盟面向未来、相向而行的深厚根基,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

文明在和谐与交流中共生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人缘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千年来绵延不绝的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绽放出亚洲文化兼收并蓄、万物并育的独特气质,连接起亚洲人民开放包容、倡导和平的共同价值,凝结出中国和东盟携手合作、共行现代化之路的精神追求。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独特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优势。近年来,省会城市郑州持续擦亮“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强市,焕发着勃勃生机,不仅肩负着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使命,更在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河南)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30多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发展非常平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围绕“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多元化路径”主题,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唐润华在交流会上作了以“加强和深化媒体交流合作 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题的精彩分享。

唐润华认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媒体在“新闻报道、视听产品、媒体会展、人员交流”这4大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合作,“双边媒体在这一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忽视和无法取代的作用。”

“行要好伴,居要好邻。”受邀参加此次交流会的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海外社交媒体部总监张少伟,就探讨如何更好开展中国和东盟友好报道,作了主题分享——《对中国和东盟友好报道的实践经验分享与思考》。

“凝聚合作共识,推进讲好中国和东盟携手发展的故事;推进国际交往,讲好中国和东盟民心相通的故事;培育未来力量,讲好中国和东盟Z世代的故事。”

媒体作为沟通的重要桥梁,肩负着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使命。

交流会上,一系列主题发言异彩纷呈,碰撞激荡。多位嘉宾分享自己对加强中东盟文化交流的见解,共同探讨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新方法,以及全球化浪潮之下,如何能让中国声音更响亮,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以渠道,实现触达;以故事,抵达人心。”交流会上,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局新媒体国际传播中心)总经理王新玲,结合新媒体国际传播业务多年从业经验,提出了两条建议。

会场大屏幕上,一页页滚动的画面打动人心:中国外文局组织媒体前往缅甸,用时一周采访,感受当地百姓生活点滴细节;与东盟多个专业机构、自媒体、高校等合作,记录传播中国文化;深入中国各个城市,挖掘出如“扶贫慢火车”式的感动人心的中国故事……

“讲中国故事不是目的,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讲好双方故事,以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共同发展。”王新玲表示,对于和东盟相关的媒体来说,今年会是一个拥有更丰富素材、面临更多机会与关注的一年。

“郑州报业集团作为河南省会城市媒体,致力于在国际舞台讲好郑州故事、河南故事、黄河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也一直在不断探索郑州文化在东盟国家的传播路径。”郑州晚报副总编辑、正观新闻总编辑李韬向大家分享了郑州作为向东盟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在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丰富实践。

“2023年6月,郑州报业集团旗下城市党报外宣品牌WhereZhengzhou和媒体国际传播品牌ZhengguanMedia板块深度融合,郑州报业集团对外传播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就此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协同参与的传播格局。”

聚焦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科技郑,郑州报业集团推出了各类融媒体作品,吸引了各圈层有影响力人士的关注,海外社媒账号收获超1000个大V好友,包含中国驻东盟大使、前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墨西哥驻华大使馆等。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形成多层级传播矩阵。壬寅年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举办期间,郑州报业集团联动海内外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累计点阅量超3亿;全国两会期间,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推出《AI多语种传播全国两会声音》4集短视频,针对不同国家差异化传播。

“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郑州区位优势,加强国际传播,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书写新篇章。”李韬表示。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交流会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走向圆桌对话环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CGTN华中报道组制片人夏瑞雪,印尼《国际日报》新媒体社长章维佳,美通社华北区海外传播策划经理周子瑄,焦作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爱军,环球网全球化事业群国际传播中心总监李娜,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缅籍专家龙威,广西日报社东盟报道部副主任何小兵,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大河网国际传播部主编赵汉青参与此次对话。

与会嘉宾以“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媒体关注”“文化传承中的青年角色”为主题,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和东盟国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青少年受众领域的传播特点与未来趋势及媒体对此进行的策略调整与传播实践。

“创新传播方式、使传播回归人本身,用海外受众能理解、易接受的表达方式,更助力讲好中国故事。”夏瑞雪认为,这是媒体在增强中国文化、河南文化、郑州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传播力的良好路径。

立足于青年一代对自我意识和个人表达的重视,李娜向大家分享了青少年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群体,其受众领域的传播特点与未来趋势,以及媒体对此进行的策略调整与传播实践。

“年轻受众本身更加多元,获取信息的媒介更加多元,吸引年轻受众的话题更加多元,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传播产品需要更加多元,我们要以更加融合与创新的思路适应这种变化。”李娜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织时,更好地借助青年群体力量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会场灯光交织着柔和与明亮,交流会在现场一片欢快融洽的气氛中走向尾声。

此次启幕于芳菲四月的盛会,展示了中国(河南)与东盟各国文化的交融与合作。在春意盎然的郑州,这场交流会不仅是知识与智慧的交汇点,更是文化理解和友谊的加深之处。在未来,中国(河南)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合作将继续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人随春好,春与人宜。下一步,郑州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期待与东盟各国在文化传播、教育交流、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共同推动国际传播交流事业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