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两个月,刻练习印上千枚……他用13方印章为英雄立传,即将捐赠至河南省档案局

宅家两个月,刻练习印上千枚……他用13方印章为英雄立传,即将捐赠至河南省档案局

来源:河南商报 2020-04-16 13: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文 受访者供图

己亥末,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锁”住了人们的脚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直文联委员、河南省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金豫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强,选择在家精心创作印章。

4月17日,张强将向河南省档案局捐赠创作的13方印章。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性见证,被河南省档案局永久收藏。

被新闻事件打动,他用13方印章为英雄立传

张强捐赠的13方印章,包含“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河南中医三附院赴武汉代表队专家组闫东升”“护士”代表等肖像印,以及“平安中国”“庚子大吉”“武汉加油”“逆行者”“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等文字印,都表达着对中国加油和健康祈福的良好祝愿。

为什么想到创作印章?张强说:“己亥末、庚子春,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上下十四亿人感受到病毒的无情,我平时很少看微信朋友圈新闻,我和《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史宝银是好友,他经常向我推送疫情新闻,我看到了全国人民一心,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共同抗“疫”的感人场面,也看到了在面对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许多人逆行而上。在张强眼中,有斩断青丝的少女,有挂帅出征的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有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立下请战书……

“我们所坐拥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就这样,张强被一次次的新闻事件感动着,也点燃着他的创作激情,他决定用印章的方式,向最美的逆行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为英雄立传颂功。

看到这13方印章,河南省档案局接收征集处一级调研员李建敏不吝赞扬。

李建敏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以文艺创作为主题的作品也出现过不少,但张强这套金石篆刻作品清新雅目,格调高雅,既记录了发生在抗疫的人和事,也记录了普通市民尽己所能为抗击疫情做出的努力,表达作者家国情怀,以古老的篆刻方式留下抗疫的时代记忆”。

两个月刻练习印上千枚,他用行动表达赤子之心

在居家的两个月时间里,通过好友史宝银,张强看到了许多有关钟南山的报道,他感到万分感动。

“尤其是看到钟老乘高铁逆行而上,前往武汉的照片,我一瞬间泪目了,我彻夜难眠,决定为国士塑像,正好有一张照片感动无数国人,这个与病毒战斗了一辈子的国士,眼中泛起了英雄的泪光,我就决定刻这张照片肖像印。”张强回忆起来,仍然难掩激动之情。

说干就干,从设计到完成,张强整整用了一天多的时间。“李兰娟院士的肖像我查了好多资料,没有看到合适的形象,不过我浏览抗疫题材时看到了一张油画,画得逼真形象,于是就拿它当为蓝本采用了。”自此,张强每天开始进行构思并创作。

史宝银对张强的想法赞不绝口,并建议张强关注河南社会各界特别是医护人员,同时也帮好友留意着相关素材。

疫情期间,史宝银采访了河南省中医三附院的闫东升,于是把闫东升的联系方式给了张强。“闫主任是国家中医队的专家,肖像刻成后,我第一时间发给了他,现在闫主任已经把我刻的肖像印作为他自己微信的头像了。”张强还刻了一个护士形象代表,代表着千万个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

为了保证刻印效果,张强每刻一枚印章,都要请他的老师耿自礼先生亲自把关。

“老师要求我刻肖像印必须刻出人物的特点和神韵,刻文字印要直追秦汉,老师对我要求非常严格,甚至会要求我修改多达四五遍。”但张强乐在其中,刻练习印多达千枚,磨印的石屑整整装了5个一次性饭盒。

张强个子不高,总是梳着传统的三七分,带着和善的微笑,透着一股沉稳书生气。这个外人眼中的“书生”,用自己的匠心和巧思,留下了时代的故事,也表达着一颗赤子之心。

【相关链接】

张强,字逸夫,号三侯堂,1968年生于河南省滑县老爷庙乡,自幼热爱艺术,1985年跟随他的小学校长陈朝合先生学习书画,1987年初涉篆刻艺术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后由于工作的原因时断时续没有很好的坚持,身体出现亚健康后,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和条件,跑了省内多家知名医院治疗没有控制住病情并且都没有确诊,病情急剧恶化疼痛难忍,半夜必须起床活动,后来邀请到省内十几家医院知名专家会诊,最后大家一致认定是强直性脊柱炎,这时已耽误最好的治疗期,保守治疗,大夫建议长期休息,直到病休在家后,才开始了他的艺术人生。

拜中国水利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国展评委全国著名书法家耿自礼先生为师,在耿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篆刻艺术不断进步,又在《河南印社》举办的名师公益大讲堂跟随徐正濂、赵雄、黄憞诸位先生进行学习。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和临摹,篆刻技艺摹古鉴今。

先后荣获河南省第二十二届群众书展优秀奖,河南省书协首届优秀会员书展入展,河南省直机关庆祝建国六十五周年“焦裕禄”杯书画摄影一等奖。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直机关工委、河南省档案局、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联共同举办,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河南省摄影家协会、河南省直书法家协会共同承办的《纪念抗战七十胜利周年》荣获书法类二等奖。建国七十周年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办的书画展荣获一等奖。特邀参加《纪念李大钊先生诞辰120周年》书画展为伟大革命先驱刻像等。

其作品散见于报纸和杂志,逐步形成自己独到的艺术特点,善小印,幅面虽小,但蕴含丰富,以小见大,并不让观者感到吃力和局促。亦善治巨印,取法汉印式,参以秦汉刀意,气息淳厚古雅,富有金石气,能尽量避免刀锋锐利及浙派用到的程式化之弊。篆法上能将先秦金石,鼎铭,两汉碑额,封泥瓦当撷来,同时回归的是塑形手法。

继承了古典肖形印“篆化”的塑形手法,又吸取了当代印人在用刀上的成果,比起古典的铸造印线形有了溢出的中国韵味和现代混合的别样气息,至此抛弃单纯诉诸视觉刺激的低级趣味,用意化的刀法、篆化的造型、灵化的空间共同构成了现在的肖形印。

【业界评价】

中国书协会员谭振声:张强先生的篆刻取法汉印,颇具汉印之古朴厚重之正大气象。章法布局疏密得当,线条有弹性而不失流畅,这是他勤奋临刻汉印的结果!他的肖像印刻也不错,形神兼备。我曾把他刻的印让许多朋友看,都能一眼看出所刻的人物形象,这一点让我甚是叹服!张强先生的篆刻作品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倘若把汉印的金石味道再加强一些,或者是再把清代大家的以书入印的风格吸取一些,他的篆刻作品将更加可观!

中原金石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美协会员王秋人:张强兄大我几岁,喜好书画篆刻,记得多年前一起聊天,曾建议他刻一些肖型印,肖型印或许是个冷门小众,没想到老兄这些年一直坚持刻了下来,近日见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宅家所刻一批肖型印和文字印新作,眼前一亮,所刻人物肖像形神兼备,与之前所刻肖形大有所长,其所作文字印一类我所见不多,今见其一批新作以汉印风貌为基,清爽宜人,真可谓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假以时日,相信强哥会在河南篆刻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直文联委员曹秀会:一个人能够喜欢一门艺术是幸福的事情,能够擅长这门艺术更是令人羡慕的,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将会令人仰慕。我很仰慕张强先生,他在篆刻这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不舍昼夜、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水平上,最近以来,观他的作品,作品的艺术水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河南省美术出版社编辑、河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河南省书协隶书委员会秘书长谷国伟:张强以前创作佛像题材的印章比较多,同时学习汉印及黄牧甫。观张强新近创作的这批印章,切合时代主题,表明了他作为一个篆刻家对国家疫情防控的极度关注。所刻人物传神,形象立体生动,表达了他内心深处对这些人物的敬仰。文字类篆刻作品,汉印风格,玉印味道且章法处理巧妙,细心布局,用刀果断,创作内容表达了他对国家疫情防控的祈福。欣闻张强的这批印章即将被河南省档案局收藏,我由衷地祝贺他!

河南省直文联主席殷江林:最近,张强先生发来一组他在疫情期间的篆刻作品,看后很是高兴,深为张强先生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叫好。这一组作品,无论是文字印内容还是肖像印人物的选择,张强先生以其敏锐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通过自己手中的刻刀,讴歌祖国和人民,都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文字印所选内容:武汉加油,逆行者,万众一心,白衣天使,众志成城等,紧贴庚子春节以来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抗击疫情的美好祝福和对白衣天使的崇高敬意。方寸之间,红白相映,文字印精心布局,疏密有致,汉印风格里蕴含着时代精神。篆法对称平衡,章法虚实相生。可谓方圆兼备,和谐统一。肖像印取材于这次抗击疫情中人民群众崇敬的英雄人物,集绘画艺术和篆刻艺术于一体,融木刻技法和篆刻技法于一手,多显金石味。线条凝练,繁简得体,生动传神,形神兼备。彰显了作者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综合艺术能力。无疑为激励民心,提振精神,坚定信念,团结奋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又闻河南省档案馆美意收藏张强先生创作的这一套篆刻作品,更是可喜可贺,愿张强先生的艺术创作之路越走越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收藏家杨翔飞:张强先生捐赠的这组13枚抗疫印章,一是用传统的手法,吸取了汉印中精微平整一路的风格,印面平正工稳,二是部分是肖象印,在方寸之间表现出人物精神风貌,线条简洁明快,形象精准到位。这组抗疫印刻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满满的正能量,用篆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讴歌了我党率领全国人民抗疫斗争的伟大壮举。无论从政治还是艺术的角度,都是值得欣赏和珍藏的。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宣传形象大使、中州大学书画研究院秘书长傅伟华:心中有爱,刀中含情,中国篆刻艺术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肖像印作为篆刻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新生事物一直受到中外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的肯定和欢迎。

细观张强先生的篆刻作品章法和谐,技法娴熟,特別是他的肖像印形式新颖别致,人物造形生动传神,人物气质极具形式魅力,章法和刀法和谐统一,技法细腻严谨。融素描,版画,剪纸,书法、金石等各种艺术于一体,金石味十足,妙在即雕即琢而复归于璞。

若说肖像印创作很讲究刀法。也不外乎为冲切二法,若说“刀无定法”“刀由心生”更切实合理。所以,真正想刻好一枚肖形印实属不易。因为刻肖像印的刀法首先源于篆刻,亦即来自于对书法线质的追求。然后是源于对素描等西画立体块面结构的理解,刀刀都应服务于塑造形象的效果,于其不落空、不盲目、准确简练。用刀精神在“稳、准、狠”三字,在此基础上求简。且要具备一定的人物写实基础,其人物形象不是单纯的人的肖像写生。由于印材面积有限,不允许刻画太多的细节,也就是人物头像的简笔画,要讲究造型生动,风韵多变,刻画维肖。只有这样才能有形有神,形神兼备。

张强先生的肖像印刻制非常讲究章法和刀法。章法上注重人物形象及布局处理,朱文和白文印的虚实处理,整体疏密,留白处切到好处,和篆刻文字一样做到"疏能跑马密不可插针"。他的肖像印有画家的构图造型能力,书家的笔墨线条功力,印家的铁笔纵横之腕力,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妙趣横生!

为张强先生追求艺术的执着精神和勇气而赞叹!同时,希望张强先生再接再励!不断求新求变,在艺术道路上永往直前!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林书画研究会副院长、郑州大学书画研究院院长教授海萌辉:看了张强先生的一组抗疫印章感触颇多……这一组印章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肖像印,借助版画的形式,在方寸之间表现出人物崇高的精神风貌。线条洗练,形象精准,开辟了印章表现的新途径,新方法。另一部分文字印,用传统的手法,吸取了汉印中精微平整一路的风格,印面平正工稳,字间布局虚实有度,红白相应,熠熠生辉。这组印在抗疫的特殊时期,以满满的正能量,用篆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讴歌了我党率领全国人民抗疫斗争的伟大壮举。无论从政治还是艺术的角度,都是值得欣赏和赞美的。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