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文旅:以文化为脉,绘就融合发展新画卷

安阳文旅:以文化为脉,绘就融合发展新画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8 19: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七月的太行,绿意盎然;渠畔的安阳,宾客云集。7月17日,来自各地的文旅界同仁相聚在红旗渠畔,共话入境旅游合作,共谋文旅融合新篇。这座承载着三千年文明记忆的古都,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让"有文化,必安阳""一生必去的城市"的名片愈发闪亮。

千年文脉:安阳的文旅基因

安阳,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从甲骨文的神秘字符到《周易》的深邃哲思,从红旗渠的精神丰碑到太行山水的雄奇画卷,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馈赠。

林州,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一幅"红、绿、蓝"交织的画卷在此铺展。红旗渠水奔流六十载,流淌着"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奋斗基因;太行大峡谷的青绿山水间,藏着"唐末之冠"荆浩的丹青意境;蓝天白云下,滑翔伞健儿的身影让这里成为"云端竞技场"。看一场《太行·红日》实景演出,走一段渠岸小道,住一夜崖上石屋,飞一次云端之舞,林州的魅力在动静之间尽显。

汤阴,"三圣"文化之乡,2230年的历史沉淀出独特韵味。羑里城的周易智慧,岳飞庙的精忠报国,扁鹊庙的中医康养,汤河湿地的生态之美,让这座千年古县成为感悟东方哲学、传承民族精神的文化高地。

殷都,殷商文明的核心区,殷墟甲骨文在此重见天日,将中国信史向前推进千年。曹操高陵的考古新发现,修定寺塔的"中国第一华塔"风采,马氏庄园的"中原第一官宅"底蕴,漳河峡谷的自然奇观,让历史与自然在这里完美交融。

融合发展:安阳文旅的新跨越

近年来,安阳坚定不移将文旅融合作为重大战略,深度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着力打好"文化"和"夜游"两张牌,文旅吸引力与美誉度持续提升。

殷墟博物馆开馆以来,接待游客超240万人次,《再现·大邑商》沉浸式数字场景让游客穿越三千年;"古城夜游""洹河夜游""点亮殷墟"等活动,让古都越"夜"越精彩;《太行·红日》实景演出好评如潮,红色精神在光影中传承;"甲骨文杯"马拉松、国际汉字大会等活动,让文化传播更富活力。

从文化游、红色游到山水游、研学游,从低空飞行到乡村民宿,安阳的文旅业态不断丰富,"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的品牌越擦越亮。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近4994.7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422亿元,入境游客超8.9万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

未来展望:打造世界级文化地标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安阳正聚焦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加快建设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中心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编制专项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构建"1+2+N"殷墟甲骨文大展示格局;深化考古研究与文字解读,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让甲骨文"活"起来;创新数字化呈现方式,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全球游客感受商文明的魅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服务,推动"畅行、美味、文创、美宿、乐游、演艺"全面升级,打造主客共享的文旅空间。

从殷墟的甲骨卜辞到红旗渠的精神密码,从太行山水的自然馈赠到古城新貌的活力绽放,安阳正以文旅为媒,敞开胸怀对话世界。这座被文化浸润、被精神照亮的城市,正等待着更多人来此触摸历史、感悟精神、拥抱自然,共同书写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史宝银|陈锋钺)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