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乌鲁木齐、哈密、银川四市联动开学第一课 万余学生共学甲骨文

安阳、乌鲁木齐、哈密、银川四市联动开学第一课 万余学生共学甲骨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04 16: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看《一片甲骨惊天下》微展览,听《刨根问底话甲骨》主题课程,体验甲骨文雕版印刷……9月2日,由中国文字博物馆组织开展的“开学第一课——刨根问底话甲骨”系列活动在安阳市第十中学、安阳示范区飞翔学校、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教育集团文博源校区同时举办,与此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中小学生同步开展线上同上一节课,学生们不出校园就能沉浸式学习甲骨文,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走进安阳市第十中学“一片甲骨惊天下”微展览现场,仿佛踏入了一个时光隧道,特色手绘的展板错落有致,一系列珍贵文物的高清复制品和翔实的文字资料跃然其上,生动地向学生们展示了甲骨文的历史背景、惊心动魄的发掘历程以及甲骨文字独特的造字特征。

活动中,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讲解员还给学生们上了一堂趣味十足的主题课。讲解员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精心准备的专用教具,生动地讲授了“甲骨文的发现”和“常见文字的由来”等内容,并巧妙地通过提问、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启发他们对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历程产生更深入的认识。

“这个甲骨文‘学’字,我昨天刚在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学会,通过今天的讲解,我对这个字的演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安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学生张甜在听过课后表示,“这堂课特别有趣,让我对甲骨文、对文史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等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接触甲骨文,有的注重“学”,有的则侧重“玩”。“同学们,用棕帚蘸墨时,要用它的底部由外向内从墨盘里蘸墨,一定要轻轻地……”在讲解员指导下,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学习甲骨文雕版印刷的拓印技艺流程,通过排版、刷墨、覆纸、拓印等工序,制作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甲骨文雕版印刷作品。“这样的体验真是太有趣了!通过亲手操作,我不仅学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技艺,还对甲骨文的基本形状和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觉就像是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安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学生李浩宇说。

“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甲骨文的魅力,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安阳市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李树霞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语文教育课程提供了有益补充,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继续开展,让更多学生受益。

“博物馆是历史的宝库,也是教育的宝藏,是孩子们感知华夏文明、传承文化自信的最好载体,中国文字博物馆策划开展‘开学第一课——刨根问底话甲骨’系列活动,就是希望通过主题课程、互动体验、讲座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激发学生对汉字起源和发展的兴趣。”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员李鑫表示。

“今天通过这节课,我对甲骨文又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了解了甲骨文有象形字、假借字、会意字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字流传下来了古人的智慧。”人民大道小学教育集团文博源校区五年级学生闫宸浩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与安阳市中小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让万余名师生同上一节课。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就能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魏文萃表示,去年以来,安阳市围绕“传承发展甲骨文化”根本任务,积极推进“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鼓励中小学、研学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弘扬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史宝银|贾培 赵晓凤)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