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协委员陈超军:发挥新就业形态推进稳就业保民生

河南省政协委员陈超军:发挥新就业形态推进稳就业保民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1-30 10: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两会期间,河南省政协委员陈超军指出,新就业形态就是劳动者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获得就业机会、从事劳动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就业形态。其就业吸纳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近年来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新就业形式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在线医生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助力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成为了促就业的一个渠道。新就业形态对应的岗位种类丰富,既有快递服务、商品销售、物品收纳等工作,又有服务预订、技术开发、内容付费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已经成为重点群体和特殊人群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动能、新平台,对于稳就业、保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陈超军建议如下;一、大力支持平台企业发展,努力创造更多新生就业岗位。(1)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壮大,拓展就业新空间。支持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培育更多新就业形态,吸纳更多就业。(2)实现支持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发展政策与稳就业政策衔接;数字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发展平台企业与促进新就业形态协同。(3)保平台企业就是保新就业形态、就是保灵活就业。平台企业是新就业形态的载体,平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支撑着数以千万计的工作岗位。当前不少平台企业仍面临贷款融资难、经营风险大、社保覆盖窄等困难和问题。建议考虑适当延长有关支持政策的实施时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二、加大新业态从业者人才培养力度。(1)当前数字人才尚有较大缺口,应推进全省各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衔接匹配,推动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向知识型、技能型就业转型。(2)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开展使用互联网从事新就业形态岗位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劳动者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中就业创业。(3)面向新成长劳动力扩大数据分析、软件编程、工业软件、数据安全等数字技能培训规模。这既能有效减轻当前劳动力的供给压力,也能为数字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储备技能人才。

三、各县市(区)设立“新业态用工市场”,让求职者有场所。面向有一技之长的新就业形态人员,提供候工、洽谈和培训场所,使之成为“新业态从业者之家”。面向有短期用工、临时用工、小时用工意向的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用工要求范围内的零工人选,将用工需求细分后定位于短期用工人力资源市场,区别于目前现有的劳动和人事部门开办的以长期用工为主的人力资源市场,向短期用工双方提供服务。对于生计困难的零工,市场按有关政策,在政府的支持下,为其提供各种减免费服务,保证市场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市场的公益性特点虽然突出,但仍应实行企业化运作,可通过开展零工培训、职业介绍等业务获取部分收入,以逐步减轻后续运营的政府资金投入,待市场规模做大后力争实现收支平衡。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把握平台经济发展趋势,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量身定制社会保险制度,根据其工作特点、收入水平、分配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社保费率、缴费方式、待遇水平并提供便捷的社保服务。(2)许多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遭遇工伤或失业的风险较大,因而应加快推进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和失业保险试点工作,尽快建立相关社会保险制度,使劳动者在遇到职业伤害或失业风险时,及时得到补偿和救助。(3)提高社保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使更多平台从业人员能够享受到社保补贴扶持政策。对于平台企业使用或帮助残疾人、贫困家庭劳动力、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加大社保补贴力度。

五、建立和完善适合平台就业特点的法律制度框架。(1)对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就业形态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有关城市管理办法,及时制定有关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用工政策,既要保持就业市场的灵活性,也要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针对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特点,研究制订平台企业劳动用工、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职业安全等有关劳动基准。(3)研究制订适合新就业形态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监察制度,使劳动者、平台企业、劳务派遣机构等相关方之间发生的有关争议能够得到及时妥善处理。(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史宝银|陈凤岳)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