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7月,注定让每个鄢陵人刻骨铭心。
7月19日8时到23日20时,鄢陵持续强降雨,平均降水量384.5毫米,最大雨量达到520毫米,超过鄢陵气象历史极值。同时,由于上游泄洪,流经鄢陵境内的双洎河、贾鲁河、康沟河、大浪沟等河道,多段水位突破警戒线。
暴雨来临后,道路冲毁,房屋倒塌,农田被泡,……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2日,全县12个镇19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2.41万亩,成灾面积20.919万亩,绝收面积14.8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7.84亿元。
面对罕见的汛情灾情,鄢陵县委、县政府闻“汛”而动,立即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坚守防汛工作“金标准”,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保鄢陵河湖安澜,佑花都百姓平安。是目标、是要求,更是誓言和宣言。
一曲人民至上的生命礼赞,响彻鄢陵大地!
提前备战、科学应对、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宁可听骂声,决不听哭声!
7月19日,按照省、市防汛要求,鄢陵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动员令”,要求全县上下把防汛预案工作再安排、再推敲、再熟悉,把预案变成流程、变成要点、变成实际工作的清单,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密切关注重点、险点,认真落实防汛各项准备工作,务必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7月20日凌晨6点,根据水利部门反馈汛情信息,双洎河上游佛耳岗水库计划下泄流量每秒1450立方米,而鄢陵境内双洎河彭店拦河闸过闸防洪流量仅为每秒500立方米,远远超过双洎河设计防洪流量,防汛形势十分危急。
7月20日中午1点,县委书记李东岭、县长李亚强召集水利、气象、农业等部门的专家进行会商研判,科学调度,突出重点部位,强化监测预警。
在佛耳岗水库泄洪期间,双洎河上游洪水下泄流量估算每秒450立方米,预测到达鄢陵的最大洪峰近每秒1000立方米。鉴于该情况综合分析研判,县防汛指挥部果断决策,对双洎河鄢陵段长期未启动的老船闸河段按每秒150立方米进行疏通分洪,同时全部开启引黄干渠南北对口闸,分洪流量可达到每秒300立方米,从而减少双洎河过闸流量,最大程度发挥双洎河泄洪能力。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为确保泄洪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鄢陵调集客运、公交车辆1200多台(次),在城区设置安置点10个,下午5点前,双洎河沿岸3公里范围内的36个村4.75万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5600余人鄢陵籍群众得以妥善安置。
在鄢的所有县级领导奔赴各个防汛点,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巡查险情、加固堤坝。调集40个县直部门2300人参加抗洪抢险,各镇均成立由30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应急突出排、由机关干部和广大群众组成的抗洪抢险队伍7600余人备战堤坝,抢堵决口,无论职级、无论男女、不分老少,大家肩并肩,脚抵脚,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固堤坝,筑防线,保卫家园。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鄢陵人。
在防汛现场,有一个人特别令人注目。鄢陵县水利局总工程师丁东良从7月19日起,连续六天六夜驻守在防汛第一线,查隐患、计流量、做预案,用详实的数据和过硬的技术为县防汛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鄢陵在全县实施所储备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储存地点、联系人“六落实”,共调配编织袋14万条、发电机5组、抽水泵10台、照明设备35台,夜间照明灯具1000多具、铅丝5吨、砂石4500多方、橡皮舟6只、冲锋舟4艘、救生衣4000多件、救生圈1000只、排涝设备40套、帐篷750顶、折叠床1500张、折叠桌椅1719组、铁锹3856把、雨衣1750件、雨鞋5310双、各类工程机械160台次、毛毯2666件、夏凉被7420床,为打赢抗洪抢险硬仗提供了有力保障。
由于“关键少数”靠前指挥、科学研判、精准调度、保障有力,鄢陵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防汛“答卷”---无一伤、无一亡、无一失联。
党员干部的钢铁意志 筑起抵抗洪流的坚强堤坝
世上没有天生无畏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快点让开,让我下去,闸再不落地,水都倒灌了!”7月21日夜里10点,洪水突然来袭,彭店镇慕寨村党支部书记周梦枝顾不得脱下身上衣服,第一时间跳入年久失修的水闸底部,清理杂物,奋力拉拽。此时,闸边洪水奔腾汹涌,哗哗的水声直击耳膜。作为彭店镇防汛突击队的一员,他与村里36位队友巡堤查险,在急流险情中,架起了守望相助的生命之桥。
7月22日凌晨5点,引黄干渠汶河温寨村段河堤突然决口。正在巡堤的鄢陵县柏梁镇温寨村第一书记陈飞祥发现后奋不顾身跳入决口处,奋力用树干强堵、用沙袋封堵。在他的带动下,党员群众齐上阵,最终用了7个多小时把决口成功封堵。决口封堵后,村民发现陈飞祥腿上和脚面被划出的几条七八厘米长的伤口已经感染,都劝他回去休息,他却说:“险情面前,温寨就是我的家,洪水不退,我不退。”简单包扎后,他又组织应急分队查看群众受灾情况,帮助群众排水排涝。
彭店镇王铁村妇女主任高芊,在接到要通知撤离的任务后,冒着大雨,挨家挨户叫门通知,特别是在家老人和行动不便人员,她都及时通知到位,并组织人员协助他们安全疏散……
奋战72小时,巡堤41次,辗转12个村庄,解救和疏散群众2565人。这些数字,勾勒出鄢陵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董超和他的队友们抗击洪魔的鲜明轨迹。
“汛情吹响冲锋号,我是党员我先上!”“堡垒筑在一线、党旗插在一线、党徽亮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一句誓言,一生作答”.....在鄢陵,在抗洪救灾现场,暴雨中涌现出多少“乘风破浪”的力量,他们披上“雨衣战袍”,冲锋陷阵,以希望赢得希望,架起了一个个生命通道。他们撑开来是伞,为人民遮风挡雨;俯下去是牛,为百姓鞠躬尽瘁。
积极妥善安置群众 书写新时代的大爱无疆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一刻!
贾鲁河放水泄洪,鄢陵县马坊、彭店两个镇用万亩良田和4万余群众的背井离乡换取了上游的平安和国家交通大动脉的畅通,张桥、只乐、南坞、大马等镇在自身遭受洪涝灾害的情况下,接纳周边其他市县撤离无住所人员11851人。
“有地方住,有吃的,有喝的,都是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啊!”7月22日,在鄢陵县张桥镇一中学校安置点,周口市扶沟县固城乡宣庙村村民85岁的马喜成说。
“我这一辈子,经历了两次大洪水。”坐在由学生宿舍改成的住所里,马喜成说,第一次大洪水是1938年蒋介石扒开黄河花园口,他家成了黄泛区,当时他才2岁多,家人带他逃荒到鄢陵县老张桥村,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最后被迫又逃荒到了驻马店的汝南。
时隔83年,今年7月21日,他遇到了平生经历的第二场大洪水。这次,他又来到了张桥镇避难。
“你看看,这些面包、方便面、矿泉水,都是好心人捐献的,还送来了包子、胡辣汤、馒头,吃喝不愁,屋里还有空调。”马喜成说,张桥镇有专门的干部负责安置工作,乡卫生院还派来了医疗队,谁有个头疼发热的能够及时救治,今昔对比真是两重天哪。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
特大暴雨造成的灾情尚未完全消除,疫情升级的警报又紧急袭来。“七下八上”的关键时刻,鄢陵迅速反应,及早部署,在以应战状态抓好疫情、汛情防控的同时,派出300余名干部进村入户、下沉企业帮助复工达产,努力打好保生命健康、保经济增长的两场“硬仗”。
排水、除草、深耕、施肥,8月7日一大早,鄢陵县陶成镇东刘庄村村民正顶着烈日在田间抢种补种……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眼下洪水过后,俺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核灾减灾和恢复生产自救,通过抢种补种,将洪水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45岁的党支部书记刘国营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抓好农业生产,精准高效做好保险理赔服务,加强灾后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控,动员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抢抓农时补栽补种。抓紧抢修加固,对灾害中受损的水利设施、道路、桥梁涵洞、配电设施和防汛重点部位,全面开展隐患排查修复,及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受灾群众的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和市场监管……
积极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支持。根据全县受灾受损情况,全县共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项目34个,预计总投资60.2亿元,谋划洪涝灾害受损项目16个,预计总投资10.9亿元。同时,根据全县受灾损失和灾后自救实情,积极向农业发展银行申请暴雨灾害专项应急贷款5亿元,目前已审批通过贷款金额3亿元,投放贷款1.6亿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以“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为抓手,迅速摸排受灾企业情况,一企一策精准帮扶,300多名干部下沉一线,竭力帮助企业挽回损失、复工达产。县里还制订了金融支持防汛救灾10条措施,对受灾的企业提供贷款展期、延期等服务,帮助企业降成本、渡难关、强信心,同时指导建立保险理赔绿色通道,助力企业灾后复工……
“雨停了,水退了,就有了希望。我们相信党和政府,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彭店镇骆家村的一村民的话或许就是鄢陵在大汛大疫、大战大考中最好的答卷。(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