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沿着高速遍览中原,是振奋之旅,是传承之旅。
来到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兰考,当年,焦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栽下一棵棵泡桐树,筑起防风固沙的屏障。如今,兰考围绕泡桐树做文章,逐步培育壮大的特色民族乐器产业成为一张亮丽名片。
踏上革命红城新县的土地,这里有5.5万名优秀儿女为革命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而今,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重温当年峥嵘岁月,叩问为了信仰无畏牺牲的初心。
打卡濮阳,“将军渡”里听涛声,“红色堡垒”颜村铺峥嵘屹立。“中原红都”单拐村,邓小平上马踩过的青石干干净净,宋任穷栽下的石榴树又发了新枝。
行走“小延安”确山县竹沟,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誓要继承好革命先辈开创的事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沿着高速看河南,看一看过去,是血与火铸就的岁月,英雄之气纵横激荡;望一望未来,一座座精神丰碑,激励我们怀揣梦想,行稳致远。
泡桐花开 兰考馨香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龚砚庆
沿着连霍高速一路向东,待看到两侧农田间不时有大片小片的泡桐林闪过,一簇簇紫红色的泡桐花挂满枝头时,兰考就到了。
泡桐花开的时节,兰考满城馨香。4月28日上午9点左右,从高速公路下来入城,这座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活力正盛,魅力十足。
在兰考县展览馆焦裕禄像前,百名学生和教师一起,用泡桐制作的古筝来演奏红色经典歌曲。资料图片
4月16日至18日,以“泡桐花开千顷澄碧”为主题的2021兰考桐花节在这里举行,一时宾朋云集、乡贤齐聚,泡桐树下,人流如织,纷纷为新时代的兰考新面貌点赞。
在兰考,泡桐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精神,一个跨越时代的见证。
这个历史上多灾多难的穷地方,“一岁三灾,三年大旱,四年大涝”都是当时真实情况的记录,尤其是黄河多次决口,在兰考形成风沙、盐碱、内涝“三害”。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正是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栽下一棵棵泡桐树,筑起防风固沙的屏障。如今,兰考围绕泡桐树做文章,培育形成了年产值20亿元的特色民族乐器产业,成为当地一张亮丽名片。
“我们村106户中,85户有作坊,制琴、制筝或生产相关配件,大家都从泡桐上挣了钱,又一次实实在在享到了焦书记的福。”堌阳镇徐场村村民、当地第一代学到制琴技术的徐老大笑着说。
近年来,兰考致力于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依托弘扬焦裕禄精神、发展泡桐木制品产业,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黄河生态资源及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稳步推进文化旅游强县建设。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厚植最美生态底色,兰考在产业谋划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始终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先后引进恒大家居、TATA木门、光大国际、瑞华电力、奥吉特、绿源、首农、花花牛、蒙牛等企业,形成了品牌家居、循环经济、绿色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夯实了富民强县基础。
“举办桐花节的目的,就是要将兰考传统民族乐器、木制品加工等产业推向全国、送出国门,促进兰考文旅产业融合,进一步提高兰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向社会各界朋友展示一个‘拼搏、开放、生态、幸福’的新兰考。”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李明俊说。
【红色传承】
兰考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主任王金现:
在多个岗位的历练中,我一直践行焦裕禄同志“三股劲”,争当岗位“排头兵”,力做群众“贴心人”。
郑州大学医学院大三学生李飞龙:
趁着假期来到焦裕禄纪念园,就是为了瞻仰我心中的榜样,我崇拜的英雄。
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副主任董亚娜:
作为焦裕禄事迹的讲述者、焦裕禄精神的传播人,我们组建了焦裕禄精神宣讲团,赴全国各地开展焦裕禄精神宣讲活动,平均每年宣讲近百场,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新活力。
守护好精神血脉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晓东 通讯员 高君瑞
4月的天中大地,春意正浓。
从驻马店市驱车上京港澳高速,而后转新阳高速一路西行,约50分钟的车程后,便抵达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确山县竹沟镇。
在这里,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英雄之气在青山绿水间纵横激荡。
作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重要根据地之一,1926年这里便建立党组织,点燃革命火炬。抗战时期,竹沟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竹沟地委、竹沟县委等四级机构所在地,通过举办党训班和教导队等形式,培养了大批党、政、军干部并分配到大江南北、淮河两岸,组建新四军二师、四师、五师。
游客参观竹沟革命纪念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晓东 摄
“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接力擎起奋勇抗争的革命火炬,奏响了‘不做亡国奴’的中原抗战最强音。”面对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竹沟革命纪念馆馆长鲁金亮时常讲。
90多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红色热土,如今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借助中国农加工投洽会、国际农产园两大载体平台“强磁场”的威力,驻马店持续筑巢引凤、招大引强,打造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团,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跃升至1710家,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近1900亿元。
依托产业发展实际,驻马店招大引强促产业升级。食品、装备制造、轻纺、能源煤化工、建材、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驿城区调味品、专用车及零部件,遂平食品加工,西平服装、畜牧机械,上蔡制鞋,汝南电动车,平舆防水、户外休闲、皮革,新蔡食品药品、先进厨电家具等特色产业集群,在天中大地如春笋般崛起。
“我们将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奋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拼争一流,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驻马店市委书记陈星说。
【红色传承】
驻马店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姚超参观竹沟革命纪念馆后留言:
“这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洗礼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把弘扬红色文化与激发工作热情结合起来,为促进驻马店高质量跨越发展积蓄奋进力量。”
古村新景一脉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振杰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沿高速公路“打卡”濮阳,“红色”历久不褪:“将军渡”里听涛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回音响彻至今。“中原红都”单拐则是特殊的一个。
昔日的“中原红都”单拐蝶变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刘志洋摄
单拐村地处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曾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如今这里建成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青砖灰瓦的低矮土屋,有着北方村落的传统布局。中共平原分局办公室旧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就掩藏其中,邓小平上马踩过的青石干干净净,宋任穷栽下的石榴树又发了新枝。相对考究的一栋房子是单拐村的陈氏祠堂,也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第一兵工厂,见证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的诞生。
这座红色历史厚重的纪念馆,浓缩着几代单拐人赓续的红色血脉。
1944年8月,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决定将指挥部前移。曾在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工作过的单拐人陈平,得到消息后激动地写下引荐的“保条”。同年9月,冀鲁豫分局和冀鲁豫军区机关落户单拐。陈平和父亲陈笃之动员单拐村群众为部队腾房、筹款、捐粮,说服族人把陈氏家族祠堂作为兵工厂驻地。
2017年,清丰县实施单拐革命旧址综合提升工程时,单拐村村民韩喜珍为了配合革命旧址的维修、开发,她顶着母亲的不理解,率先同意搬出老宅。韩喜珍说:“建革命纪念馆是大事,舍了‘小家’,俺不后悔!”
一脉相承的“红”,又引来锐意进取的“新”。站在纪念馆大门前眺望,高耸的攀岩场尽收眼底。抢抓国家实施奥运项目跨界跨项选材的机遇,紧跟濮阳杂技体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单拐革命旧址的“隔壁”崛起我国首个极限运动基地。中国极限运动大会、全国滑板锦标赛等重量级赛事在这里举行。
【红色传承】
革命后代和喜平:
从云南来到清丰,只为追随我父亲和庆禄的抗战足迹,亲手将他的勋章、证件捐赠给他的老家。无论是身在外地的清丰人,还是居住家乡的乡亲,都为老家有一个承载革命前辈英雄事迹的红色基地而激动和自豪。
濮阳媒体人袁冰洁:
回望烽火岁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冀鲁豫边区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赤胆豪情,好像依然在眼前闪现。
(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