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龟甲片文化产品研讨会在郑州顺利召开

钧瓷龟甲片文化产品研讨会在郑州顺利召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9-02 16: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由河南省雕塑学会主办的“钧瓷龟甲片文化产品研讨会”在郑州雕塑艺术馆会议室召开。

河南工程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现任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家协会副主席耿广智,舞钢市原副市长李丰源,陕西河南商会名誉会长、著名收藏家周君林,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原艺术学院院长、现任中国中部书画院院长张培华,河南省雕塑学会书记、著名雕塑家曹长安,河南雕塑学会副会长杨玉成,河南省雕塑学会副会长、陶艺委主任、著名雕塑陶艺家杨庆平,大宋官窑品牌经理、钧瓷龟甲片文化产品制作方代表吕明,河南傅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傅万生,河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部周航,河南擎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闯等人出席研讨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甲骨文钧瓷龟片专利发明人、职业书法篆刻家傅伟华在会议上介绍说,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傅伟华说,汉字的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4000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3000多个,学者们释读一致的也就1500字左右。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尽管如此,通过这1500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到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傅伟华向与会专家介绍到,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无污染、不褪色、不变形、不腐烂的材质代替甲骨片,并将甲骨文刻在上面,使甲骨文能更好的传承下去,经过多番试验最终将材质确定为钧瓷。钧瓷不但有不变形,不褪色,不腐烂,没污染的特质,而且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釉色奇特变化。“钧瓷龟甲片”就是在钧瓷的一面(陶)将甲骨文字刻上去,另一面是钧瓷的窑变釉色,两者的完美结合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艺术品。

与会人员首先对傅伟华先生的艺术产品从设计创作到烧制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在研讨过程中与会专家就钧瓷龟甲片的艺术造型及市场定位等也发表了各自意见。

据悉,“钧瓷龟甲片”已试烧近一年,目前仍在调制中,近期将会面世。(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