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薪传 童筑未来 金水区 “非遗文化进校园”

非遗薪传 童筑未来 金水区 “非遗文化进校园”

来源:郑州日报 2025-11-02 14: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党贺喜 任玉婷文/图

“千年文脉,融入菁菁校园。非遗技艺,点亮童真梦想。”为响应郑州市文化惠民战略,推动非遗保护与校园教育深度融合,金水区优胜路小学天伦校区与金水教育集团联合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据了解,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为载体,旨在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为“十五五”期间持续推动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探索实践路径。

文脉赓续,润校无声。活动在温暖的开场中正式启动。现场师生以热烈掌声欢迎陈勇、陈娟、王莹、宋国强、刘慧娟等非遗传承人与手工艺人的到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向往。

致敬匠心,礼传薪火。河南省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席、非遗传拓老师陈勇在活动致辞中深刻阐述了非遗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他说,非遗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文化认同与精神塑造的深远影响。

触手生春,非遗入心。在师生的热切期待中,非遗体验环节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学生们有序走进各非遗体验区,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拓片技艺的墨韵留痕,到鸟虫篆的笔走龙蛇;从缠花、绒花的指尖生花,到手工编织的经纬交错;从掐丝珐琅的色彩绚烂,到沉香制作的古香雅韵;从甲骨文文化的千年密码,到果壳铃的巧思妙音......每一项非遗项目都吸引着孩子们专注的目光与跃跃欲试的双手。

现场更有一派生动景象:俐蛙耕舞传承人宋国强现场教学,带领孩子们学跳传统农耕舞蹈。在一招一式的模仿中,孩子们不仅舞动身体,更体验着先民劳动之美、生活之趣。

此次“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文化从书本中走出来,成为可感、可触的“活态存在”;它让传承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成为浸润童心的生命体验。

优胜路小学天伦校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文化赋能,点亮未来”的深刻内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学校将始终立足文化传承之根本,让千年的历史在孩子们手中延续,让非遗的魅力在校园里绽放,为培养拥有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的新一代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