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需求牵引、课程筑基、四维协同”赋能化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需求牵引、课程筑基、四维协同”赋能化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4 13: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针对人才培养与需求错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近年来依托河南省教改项目“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2024SJGLX0135),创新构建了“需求牵引、课程筑基、四维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

学院主动对接区域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供需错配难题。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强化服务人民生命健康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学院在化妆品行业的深厚积累,于2022年新增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彰显该校的轻工特色,培养化妆品领域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同时,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调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强化专业特色优势,构建以区域和化工产业需求驱动的毕业要求及与之形成有效支撑的课程体系。此外,开设“柔性电子材料与技术”等微专业,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探索“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的新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学院以课程筑基,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赛教融合、专思融合协同育人,聚焦学生能力提升。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以课程为载体,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深度嵌入课程体系,注重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仪器分析》等国家一流课程为标杆,带动课程体系向高水平、特色化方向发展,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提供高质量教学供给;科研反哺教学,以“真问题、真过程”项目为抓手,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以高水平科研支撑创新人才培养。其次,完善双创体制机制,深化赛教融合育人。学院成立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双创导师和师生共创团队,协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通过组织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实现多层次、多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坚持价值引领,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强化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育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据介绍,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这一培养模式助力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显著提升。近3年,本科生100%参加科研训练,50%以上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主持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30项,获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总决赛特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人次,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篇,包括中科院一区在内的SCI论文11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参与授权发明专利18项。

展望未来,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将持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利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教育教学,培养满足区域和化工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撑。(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史宝银|王四典 赵建波)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