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张明乡:环境整治久久为功 乡村面貌日日更新

商水县张明乡:环境整治久久为功 乡村面貌日日更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22 11:4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2 11: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河南省商水县张明乡积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整治“六清”、“六乱”工作要求,站稳群众立场,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推动“千万工程”经验落地见效。

一是党建引领重示范,打开群众心结。乡党委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严格落实分级负责和网格化管理机制,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各村支部书记的“头雁工程”,要求党员干部在清障拆违、创建美丽庭院等工作中示范先行,给群众做好表率,打消群众的顾虑,打开群众的心结。周济铺村在整治群众房前屋后及道路沟渠两侧清障时,一些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无理取闹,村里3名退职的村两委老干部、老党员主动帮助村里给群众进行协调沟通,讲政策讲情理,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二是多措并举破难题,争取群众信任。为破解人居环境“脏乱差”的治理难题,乡政府围绕整治“六清”治理“六乱”,多方发力,重拳出击。年初以来,已出动钩机40余台次,铲车60余台次,垃圾清运车辆100余台次,培护路肩18公里,清理沟渠9千米,打通竹节沟堵点26处,清理陈年垃圾50余吨,治理坑塘42处,展现出了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显著进展。

三是广泛动员聚民心,鼓励群众参与。乡党委政府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发放人居环境明白卡、入户走访普及卫生知识等,倾听群众诉求,搜集群众建议,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觉清洁环境。同时通过村级微信群、群众代表会、假期座谈会等方式,深挖在外成功人士资源“富矿”,鼓励成功人士关注家乡、支持家乡、参与家乡建设。去年以来,各村在外人士陆续为村内捐赠了路灯780盏、绿化树5000余棵、洒水车3辆、健身器材17套,爱心捐助资金30万元,群众参与自筹自建硬化小街小巷120余条,铺设下水管道4.8公里,坚持环境整治为了群众建,带着群众干,推动“千万工程”经验落地见效。

四是盘活资源育亮点,丰富群众生活。乡党委、政府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充分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拓展公共空间,筑牢文化阵地,丰富群众生活。一是盘活利用集体“沉睡”资源。各村对撤并教学点、老旧村室、闲置宅基地进行摸底排查,盘活再利用,年初以来已改造建设村级养老院2个,小型手工作坊3个。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为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方便了群众生活。二是对村内残垣断壁进行拆除清理,打造“一宅变四园”,改善村内面貌,并对无人居住老旧房屋及庭院进行整治提升,加固修缮,保留古韵古味,留住乡愁记忆。三是定期开展广场舞、腰鼓赛、戏剧进乡村等文化演出活动,积极开展“美丽庭院”、“最美网格员”、“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模范评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全乡已有21人荣获过县以上“文明家庭”、“好媳妇”、“好乡贤”等先进荣誉13项。

下一步,张明乡将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点站位,系统谋划,将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相融合,打通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最后一公里”,真正推动“千万工程”在张明落地生根。(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史宝银|王少鹏)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