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途放歌——“重走毛主席视察河南之路”撷萃

一路行来,拜访纪念馆纪念地,聆听历历往事,抒发缅怀之情,放歌黄河两岸,大家豪情满怀,似乎又穿越到那难忘的峥嵘岁月,沐浴在播撒希望的红火年代。

红途放歌——“重走毛主席视察河南之路”撷萃

来源: 河南日报网
2023-11-20 19: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朱殿勇

  隆冬时节,丽日当空。11月17日至18日,“重走毛主席视察河南之路”调研采风团成员从郑东新区最具现代感的中原福塔出发,用两天时间,驱车上千公里,辗转中原大地,瞻仰伟人风采,重温红色记忆,感悟初心使命。

  一路行来,拜访纪念馆纪念地,聆听历历往事,抒发缅怀之情,放歌黄河两岸,大家豪情满怀,似乎又穿越到那难忘的峥嵘岁月,沐浴在播撒希望的红火年代。

  “不要光照我,应该照这儿”

1.jpg

  1958年8月7日7时30分左右,毛主席在襄城县双庙乡(现颍阳镇)郝庄村西一块烟田旁,对身边的河南省的领导说:“这里的烟田很好,就在这里看看吧!”

  跟随采访的河南日报记者宋海燕回忆,当毛主席烟田里出来的时候,露珠把他的衣服几乎全部打湿了,他的两只脚上也沾满泥巴。宋海燕赶紧举起照相机拍摄这感人的场面。就在这一刹那,毛主席指着身边一片丰收在望的谷子对他说:“不要光照我,应该照这儿。”接着,毛主席健步走进齐胸深的谷地里。

  在襄城纪念馆,讲解员指着展览墙上那张著名的照片,讲起这段往事说,我们襄城县人民世代都永远怀念毛主席,也感谢河南日报宋老师拍下这张珍贵的照片,定格下毛主席的风采。

  这幅摄影作品刊发在1958年第9期《新闻战线》的扉页,被冠以“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录制的专题电影《毛泽东主席在农村》也把这幅作品选作开篇镜头。

  大家深深地为河南日报这位老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而感动,他是幸运的,也是光荣的。

  李八七的名字大有“深义”

  ,

  在襄城县毛主席视察纪念馆,当年与毛主席近距离接触的李八七老人是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每当有重大接待任务时,他都会亲自讲述当年与毛主席近距离接触的情形。

  那些尘封的往事一遍遍地从李八七老人记忆中复活、在声情并茂地讲解中升华。当年他才12岁,正在小张庄村里上小学。当主席在村里停留时候,正在这里开会的乡、社干部和在田间劳动的社员群众听说毛主席来了,都欣喜若狂从四面八方涌来,不停欢呼:“毛主席好!毛主席好!”小张庄小学的师生得知毛主席来视察的消息,迅速用红纸扎成大红花,排着整齐的队伍向主席献花。作为献花的学生之一的李深义手中还拿着一本初级小学算术课本。毛泽东从李深义手中接过书,翻了翻,亲切嘱咐:“要好好学习!”

  和主席接触的这一幕,深深刻在了李深义的脑海里。为了永远铭记1958年8月7日这一天,毛泽东视察后的一周,他的名字也由“李深义”改成了“李八七”。

  李八七身子还硬朗,昔日的学童成为白发老人,看着格外精神,他誓言,要把毛主席视察的故事宣讲好,更要把伟人的精神发扬好。

  诗人幸会更无前

3.jpg

  “大河千古水患多,治黄夙愿有几何?伟人岸边一笔就,亿万同心锁洪魔。”

  调研采风团成员徐喜林今年70多岁,诗兴大发,在晃动的汽车上用手机打造出一首首诗歌,记录下自己参访感受。这是他写的其中一首:《毛主席到兰考视察黄河大坝追念》。

  调研采风团先后参观了长葛八七社区毛主席视察纪念馆、襄城县郝庄毛主席视察纪念馆旧址、襄城县县城毛主席视察纪念馆、兰考东坝头毛泽东视察黄河纪念地、开封柳园口黄河大堤毛主席视察纪念地、新乡县小冀镇王屯村毛主席视察棉田纪念地、武陟县人民胜利渠渠首毛主席视察纪念馆、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小顶山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地等共计八处馆址,在毛主席雕像前肃立鞠躬。

  徐喜林和大家一起听讲解、看展示、悟精神,他坦言,深受感染、教育和启发。他发挥喜欢吟诗作赋的专长,每到一处,认真听、不停拍照,参观行程中,文思泉涌,登上中巴车开始构思、撰写,还没等到下一个参观点,他便在联络群中给大家分享了新鲜出炉的诗作,先后作诗词19首,大家纷纷为他的快手高产而点赞,打趣说人家是“才华横溢”,你老是“才华直冒”,犹如泉涌。

  “赤背劳作烟农,觐见领袖急匆。泥手握大手,顿见主席笑容。互动,互动,尽显亲民情浓。”(如梦令.毛主席与襄城县烟农亲切握手)

  “农业谁敢称王国?襄城烟草故事多。睹物思人初心在,亲民求真是先河。”(参访襄城毛主席视察纪念馆杂咏)

  ……

  诚如徐喜林诗作《幸游毛主席视察河南旧地》对这次红色之旅总结所言:“访圣寻迹同出征,红缘红志老中青。青壮半百志如练,花甲古稀心若轻。文影诗书俱光彩,政商研媒各神通。众志成城意何在?敬献领袖毛泽东。”

  调研采风团成员事先准备,各显其能,共襄此举。书画家挥毫泼墨创作书法、绘画,企业家精心制作“豫绣”主席诗词,收藏家献出珍贵党史资料,作家拿出红色书籍等,赠予当地馆所收藏,寄托对毛主席的怀念与敬仰,同时对当地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所做出的贡献给予鼓励和支持。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今年是毛主席诞辰 130 周年 ,大家祈愿初心不改、红途通衢、人民安康。

(朱殿勇)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