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杨杰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展“中原书风”

“未央——杨杰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展“中原书风”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1-22 09: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初冬时节,翰苑芳华。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之际,“未央——杨杰书法作品展”于2019年11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浑厚沉雄、淋漓酣畅的杨杰书法,再一次点醒“中原书风”主题,反响强烈。

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妇女书法家委员会、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省书画院、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承办,此展为“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项目。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陈建文,河南省政协十一届副主席张广智,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工商联主席梁静,原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河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程峰,河南省武警总队原总队长曹云忠少将,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张婷婷,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洪武,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毛国典、刘洪彪、张建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曼如,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王守国,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康洁等有关领导,以及书画界人士数百人出席开幕式。杨杰大学时的班主任、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胡大白先生,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先生的代表孙建中先生,台北中华书画艺术学会理事长潘淑梅夫妇专程前来祝贺。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讲话。他向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河南艺术名家推介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杨杰就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以来的工作充分赞许。同时,认为杨杰作为一个省的书法领军人物,也非常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和对队伍的引领作用,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去年,她向郑州大学捐款一百万元,奖励书法新秀,起到了导向作用。杨杰书作雄浑大气、苍劲刚健,风格独特。相信通过这次展览,必将让更多的人更多地了解杨杰的书法艺术,更多地了解河南的书法。同时也让人们重新思考“中原书风”的意义。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曼如在开幕式上讲话,高度评价了杨杰作为中原书家的优秀代表和重要领军人物取得的艺术成就,以及担任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书协主要领导职务作出的突出贡献。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康洁在开幕式上讲话。她说:书法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也是河南重要的文化品牌。这次“未央——杨杰书法作品展”是河南“艺术推介工程”首推的河南书法名家。

杨杰致答谢辞。她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个题目给了她勇气,到北京举办一次展览,作为生日礼物献给祖国母亲。同时习书多年,她也希望到北京这个名家云集的地方问书求道,破解自己学书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她的答谢辞中感恩时代、感恩书法、感恩组织和领导、感恩师长、朋友和亲人,情真意切。

本次展览展出杨杰书法作品近40幅,行草为主,条屏居多,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展现了杨杰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丰沛的艺术才情,体现了杨杰继承传统,面向时代,在书法艺术中苦心孤诣,不断追求的最新成果。

杨杰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她自少年时代开始学习书法。在郑州大学求学期间,得名师指点,参与学校书画社团活动,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1984年参加首届中原书法大赛并获奖。在数十年的工作中,杨杰恪尽职守之余,兼事文学创作和书法创作,亦涉足古典文学研究,文学与书法互为补益,互相阐发。大学刚毕业就曾参与两部重要的古典词鉴赏辞典的撰稿,涵泳经典;从事散文创作,著名散文《树盟》,以树喻人,与树结盟,深䆳真挚;书法从唐楷入手,落脚行草。其行草承中原豪迈之气,以魏碑为根基,以王铎为轴线,有乱石崩云,山呼海啸之慨;打碑入帖,以拙驭巧,有入木三分,大书深刻之致。数十年念兹在兹,名帖法书的陶冶,文心诗意的涵养,不断铸造自己的书法语言和艺术风格,真力弥满,撼动人心,允称“中原书风”的新成果。

此次展出的《豫之解》皇皇十二屏巨制,文则立足中原,放眼九州,取会今古,感慨弥深,对豫州故土的深厚感情,洋溢字里行间;书则点画厚重如高山坠石,行气畅达如熔金出冶,通篇千岩万壑,气象峥嵘。诵其文,观其书,使人不禁应节而舞,壮怀激烈,所谓坚质、浩气、高韵、深情,堪称不负时代。

据悉,展览将于12月1日闭幕。(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