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龙虾”贫困群众的“宝贝疙瘩”

“20亩虾田是我家的‘储蓄卡’,日常开支就依靠它啦!”5月31日,在第二届中国桐柏淮河源小龙虾节开幕式现场, 谈起龙虾,黄中新有着说不完的话题,自信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桐柏龙虾”贫困群众的“宝贝疙瘩”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6-05 16: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亩虾田是我家的‘储蓄卡’,日常开支就依靠它啦!”5月31日,在第二届中国桐柏淮河源小龙虾节开幕式现场, 谈起龙虾,黄中新有着说不完的话题,自信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黄中新是桐柏县吴城镇岳畈村农民。进入4月份以来,随着龙虾的大量上市,每隔几天,他就会到离家不远的集镇上出售他捕获的龙虾,每次收入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上千元。

黄中新告诉记者,自从母亲几年前患上重症后,不能外出务工的他就在家里守着几亩田地过日子,生活十分清苦。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他了解到养殖龙虾技术容易掌握,且市场前景看好的情况后,于2017年春,把几亩水田改造为虾田,当年年底全部收回投入成本。2018年,尝到甜头的他把周围邻居的水田租了过来,养殖规模扩大到20亩,年纯收入达到6万多元。黄中新指着面前的水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虾田年产龙虾200公斤左右,按今年的市场行情每公斤30元来计算,刨去成本,一亩收入3000元不成问题。再有半个月,虾田里插上秧苗,秋季一亩田能收获无公害水稻产品400公斤左右,又能收入1000多元,加上春季卖虾苗的收入2万多元,我家的20亩虾田今年收入8万元不成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岳畈村,在黄中新的带动下,全村有10户村民共发展稻虾共作面积200多亩,小龙虾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告诉记者:“桐柏生态好,水质好,水域面积广,发展小龙虾产业得天独厚。近年来,我们打好龙虾经济这张牌,目的就是助推山区群众持续增收。目前,全县7000余户农民养殖小龙虾6.2万亩,带动3000余户与黄中新一样的贫困群众通过发展龙虾经济脱贫致富。”

桐柏位于千里淮河源头,属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大小河流58条,中小型水库72座,塘堰坝近万个,水资源总量8亿立方米,南北方多种淡水生物均宜在此生长。桐柏县是我国麦稻轮作制的发祥地,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小龙虾繁育、生长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近年来,桐柏县委、县政府立足自然优势,因势利导,大力推广“虾稻共作”发展模式,促进有机稻与小龙虾双增收,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过去每年水稻收割后,水田长时间闲置,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很低。‘虾稻共作’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民种粮不增收的难题,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而且该产业投入小、周期短、见效快、易操作、可复制,既能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又能推动贫困户增产增收。”桐柏县龙虾办副主任岳金树说。(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