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驻村第一书记严兆科:心系群众 甘做基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9-04 17:10:58
分享

家人说他是“野人”,同事称他“拼命三郎”,村里人则亲切称他为新时代的“大禹”,因为他不仅仅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还积极为所包的村找出路想办法,让大家都为这个以村为家的第一书记为荣,他就是桐柏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驻大河镇泉水湾村驻村第一书记严兆科。

2015年严兆科作为驻村工作队员加入了扶贫这个光荣的队伍,2018年4月因驻村工作成绩突出被组织任命为大河镇泉水湾村驻村第一书记。4年来,他凭着一股闯劲奔走在田间村头,带领村民一起摆脱贫困,他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群众的呼声,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好评。“作为村第一书记,我的职责就是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聚集民力、排解民忧”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以村为家,不辞劳苦。泉水湾村位于大河镇西北部,共有人口326户1139人。长期以来偏远山区的闭塞、落后限制了村民们的发展,随着外地经济的活跃,一部分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创业,留在村子里的老弱村民想要脱贫致富更显得的任重道远。

驻村四年来,严兆科不畏夏日酷暑和冬季的寒冷,不止一周五天四夜,经常周六周日也坚持驻村为村民想出路谋发展,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多次对全村1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贫困户致贫原因,为他们规划不同的脱贫方案,积极的想办法,谋发展。走访中发现,贫困户马先利、长年患病,积劳成疾,经常说腰疼,刘恒芬在家种植香菇时经常感觉头晕无力,但是又不愿意去县医院检查,为了说服他们,严书记不知往他俩家里跑了多少趟腿,讲了多少遍医保政策,但是由于体弱多病,离县城又远,他俩就是不愿意去医院住院做检查,实在没辙,严兆科就自己开车拉他们去县三医院住院检查参加体检,又帮他们垫付检查费用,一检查,两个人一个是肾病综合症,另一个是高血压二期,都是重症慢性病患者,又帮助他们办理重慢症门诊卡,自从给他们解决了看病难问题,两个人就把这位年轻的第一书记当成了亲人,大事小情都给他商量,严兆科也乐此不疲。

工作中为了找群众时间宣讲政策,了解农户脱贫意愿,制定帮扶计划,更快的融入群众的生活中,严兆科经常天不亮就入户调查,饿着肚子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乡间奔波是常有的事,一次走访中得知村民马哲云,马作新想学技术,他便积极联系农业技术人员到马哲云、马作新家中的香菇木耳地进行技术指导。今年,两家种植的香菇木耳由于管理得当,比去年增产好多,贫困户也增加了收入,大家对这个第一书记更信赖了。人毕竟不是铁打的,在一次去农户家的路上严兆科腹部忽然疼痛,他强忍疼痛继续入户,在回村部的路上由于激烈的疼痛几乎痉挛昏迷,一起的工作队紧急送往医院,确诊为胆囊炎,住院期间他仍不忘给马哲云电话联系询问香菇种植情况。走在泉水湾村的乡间小路上,不时有村民前来打招呼,“严书记,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好政策了?” “那还用问?肯定是让你脱贫致富的好政策啦!”伴着村民对他的熟悉是家中年仅三岁女儿对他的陌生,4年的下乡扶贫,聚少离多,偶尔回家一趟,女儿竟然不让他抱,每次看着孩子惊恐的小脸,他的心里总像刀割一样。

以民为天,精准扶贫。在走访村民时严兆科发现,很多村民存在以贫为荣等现象,通过进一步调查摸底,如何扶贫先扶志和智,被他列为他工作的重点,马哲云今年45岁,是泉水湾二十亩地组的贫困户,家庭因缺技术缺资金而挣扎在温饱线上,他因势利导,通过联系帮助他家发展技术培训,发展种植业,带他们走上了致富道路。如今,来到他家,村口田块里,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木耳地里忙着采摘香菇木耳。如今的马哲云不止自己发展生产脱贫还和本村的香菇种植大户一起带动附近的十多户贫困户一起走向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通过典型带动,许多村民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在村子里树立了正气。

如今,严兆科把自己列为泉水湾村的一份子,泉水湾村已经成了他的家,村民就是他的亲人,站在这块充满希望和生机的田野上,看着那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丰收的喜悦、致富奔小康的憧憬都将在这里孕育、成长,而作为与之共同成长的第一书记严兆科也将在帮扶大潮的洗礼中步履走的更加坚定和从容。(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