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峡在卢氏县王窑村查看套种在烟叶地里的梨树长势情况 黄玉良(摄) |
三门峡市工商局局长赵冶钧等人在宁海峡的陕州梨园基地调研 黄玉良(摄) |
9年前,三门峡有一个名叫宁海峡的女孩,被当地人称为“黄梨姑娘”,省市媒体也不惜篇幅进行了多次报道。然而,2009年之后,她几乎在公众的视线中消失,唯一一次见诸报端的是在2012年9月7日河南省创业人才发展高层论坛暨工作推进会上,她和建业集团胡葆森、雏鹰农牧集团董事长侯建芳等人作为河南优秀创业代表发言。
这9年时间,“黄梨姑娘”宁海峡到底在做什么?为何媒体不再关注和报道她?近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在熟知宁海峡情况的三门峡市工商局局长赵冶钧等人的陪同下,顺着三门峡209快速通道,来到宁海峡的梨园进行探访。
梨园才女“这9年发生了太多的事,不过我的果树栽培技术推广和扶贫项目一刻都没有耽误!”眼前的宁海峡早已没有了9年前的青涩,此时的她,除了在梨园工作而被晒黑的皮肤,还多了几分成熟和稳重。
出生于1981年的宁海峡2003年从山东莱阳农学院毕业后,独自一人到山东、河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她发现日韩黄梨不仅品质好,国内供应紧俏,适合大规模种植,并且具有一年栽植、两年结果、三年见效的优点。经过慎重考虑,她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带领全家人,来到离出生地一百里外的三门峡陕县(今陕州区)张湾乡租下7亩地,开始发展黄梨产业。
第二年秋天,历尽千辛万苦的黄梨结果了,但如何打开知名度和销路成了宁海峡日思夜想的大事。恰巧,当时三门峡市政府准备召开一个500人的果树技术交流研讨会,她得知这一消息后,心里想,何不借此机会,邀请专家到梨园品尝指导。在她的一番努力下,终于促成此事。
“当时,八辆大巴车,上百位专家来到我的梨园,品尝之后,都说好吃!”提起当年梨园的盛况,宁海峡仍自豪满满。在与会专家们品尝、宣传推荐之后,宁海峡的黄梨在三门峡乃至全省知名度大幅提升,一下子打开了销路。
然而,这个20多岁的小姑娘并没有局限于自己的小富,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对十里八乡群众的帮带上。她采取组织培训,集体讲课,到果农田间地头解决技术难题,聘请专家教授免费为果农提高技术指导,成立梨业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为陕州区3000多户果农增加经济收入达800余万元,受到了广大果农的高度赞扬,她的先进事迹也先后多次被省市媒体进行采访报道。
面对媒体的集中报道和接踵而至的“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创业青年代表”、“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具有前瞻性发展眼光的,被媒体称之为“黄梨姑娘”的宁海峡自2009年开始,谢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沉下心来开始研究、引进具有更高品质和更大经济效益的新品种。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带领更多的果农脱贫致富。
扶贫之路
玉露香梨,本为库尔勒香梨为母本,雪花梨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中晚熟新品种,具有汁多无渣、细嫩酥脆、皮薄甜香以及挂果早、丰产、耐贮藏等特点。试栽成功后,经过国家梨产业体系专家品鉴,玉露香梨被公认为“中国第一梨”,极具开发推广价值。
“前几年我一直在我的梨园基地试验试栽‘玉露香梨’这个新品种,效果很不错,已经具备大规模栽植技术条件。”在去三门峡卢氏县参观扶贫项目“玉露香梨”栽植基地的路上,宁海峡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卢氏县范里镇王窑村,位于海拔1045米的山顶之上,是一个交通不便,水源奇缺,资源匮乏,“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穷地方。全村4个居民组,83户2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77人。2016年11月,王窑村成为宁海峡在卢氏县的“玉露香梨”扶贫栽培基地之一。
“我们这个村子计划在今年9月底全部整体搬迁到镇区的滨河小区,空出来的地方和其他土地将全部栽上梨树。”王窑村党支部书记赵文生说。“现在已经栽有514亩,明年我们将把剩下的土地全部栽上梨树,预计将有900多亩。”
“我家栽有10亩梨树,再过2年,卖梨子不但能脱贫,还能致富。”王窑村贫困户何金砖说。“这都得感谢人家宁海峡,每个月都来几趟,给我们指导咋管理梨树,她这个人真好!”
宁海峡为我们算了一笔账,“每亩玉露香梨到2020年,亩产可以达到2000斤,按最低每斤3元计算,一亩就是6000元,扣除每亩成本2000元左右,净收入每亩达到3000元一点问题也没有,王窑村贫困户靠卖梨不但能脱贫,还能致富,要是到盛果期,亩产可以达到6000斤左右,这里的村民收入将来那可是相当可观的。”
目前,宁海峡的“玉露香梨”在卢氏县范里镇、沙河镇、杜关镇、朱阳镇都有基地,总面积已经达到6000余亩,未来2年,还将继续扩大到2万亩。
对于未来“玉露香梨”的销售问题,宁海峡表示,除了自己收购一部分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其他的则协调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渠道帮助村民销售。“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经过这9年的磨练,我对我的团队销售能力信心满满。”
(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史宝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