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   本网专稿

桐柏第一书记张成义:让村民闻着茶香致富奔小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7-05 07:19:23
分享

7月2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河南桐柏县委组织部派驻吴城镇王湾村第一书记张成义翻看着手机上天气预报的暴雨预警,惦记着村里新栽种的上千亩茶园,“那里可是村子里贫困群众的命根子。”这样想着,他再也睡不着,索性穿衣起床,来到茶园查看情况。

张成义所驻的王湾村是豫南远近闻名的茶叶种植专业村,村民历来有种植茶叶的习惯,村民“靠山吃山,靠茶吃茶”,该村面积19.6平方公里,青山和茶园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有583户2256人,仍有195户690人贫困人口。张成义驻村两年来,积极践行“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要求,履职尽责,奔忙于精准扶贫第一线,为王湾村脱贫攻坚做出了不凡的成绩。因表现突出,两年来多次受到河南省新闻中心、河南卫视《聚焦中原》、南阳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的专题采访报道。2017年度被省委组织部授予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党务工作者”、“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所在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被南阳市委评为“优秀先进基层党组织”。树立了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攻坚的可敬形象,被王湾的群众亲切的称为“草帽书记”。

严管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

盛夏的王湾村青山环抱、绿意盎然,沿着蜿蜒的村村通公路,伴着路边具有诗意的茶园苗圃,整洁亮丽的村庄映入眼帘。树荫下纳凉的老人摇着扇子不由赞叹:多亏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在张书记的带领下,俺们村的日子才越来越好。

2016年,工作经验丰富的张成义被组织任命到吴城镇王湾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他进村后,迅速走遍了全村195户贫困户,访贫困,挖穷根,通过走访调研,深刻认识到,贫困村脱贫关键是要培育适合当地的主导产业,解决内生动力,结合村情提出“强基础、建产业、亮新村”的工作思路,切实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王湾村实际的扶贫工作新路子。

身为“老组织”的张成义对基层党建工作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他对村里的干部讲:“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也是组织路线、扶贫政治路线的直接体现。”按照县委要求,他要求村“两委”班子,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战场,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扶贫一线,让党旗飘起来、党组织牌子挂起来、党员站出来。他常说:“抓党建促脱贫,建强村级班子是前提,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农村干部队伍。”

第一书记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山区群众的贴心人,是农村干部开展工作的主心骨,是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定心丸。张成义认真学习党关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深刻领会精准扶贫精神实质,切实做到了让每个困难群众达到“两不愁、四保障”。在驻村期间,很好地发挥了第一书记的作用,做到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他在驻村有限的任期内,以高度的责任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村“两委”形成合力,取长补短。在工作中,他做到了对党负责、对老百姓负责、对自己负责,带出了一个好班子,带出了一个团结的班子、廉洁的班子、想做事会做事的班子。他说,只有带出好班子,才能促发展,才能真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把规章制度建立起来,把工作中不能碰的高压线拉起来,把自己驻村的心态摆正,尽快从机关干部到农村干部的转变,吃住在村里,和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以村为家,获得了群众一致认可,树立了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

不但如此,村民们提起村里的现状都笑称,现在不发工资的头衔多了,群众的参与热情高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有群众的身影。例如,在邻里纠纷的调解上,有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担任调解员;美丽乡村建设由群众担任指挥长;环境卫生治理由退休回村的老法庭庭长担任小组长。

真抓实干 因户施策产业旺

如何立足村域实际,发展经济,引领王湾村村民摆脱贫困面貌,是张成义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发现王湾村的优势在茶,但之前茶产业一直没得到较快发展。为此,他同村“两委”一起走村串户,与群众促膝谈心,并拜访专家、外出学习,虚心求教良方,最终找出了三个落后原因:一是产业优势宣传不够。二是与传统农业相比,种茶技术含量较高,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农户承担风险大。三是原有的茶叶种植虽有一定面积,但规模效应不明显。

面对问题,他日夜思索,辗转难眠,最后带领村干部与农户谈对比、谈前景、谈措施,用心引导,争取政策扶持,帮群众打消顾虑,并要求村“两委”分包到片、党员责任到块,逐户督催、协调水电、组织培训,对特殊困难户,村组干部帮忙栽苗、浇水,保护茶苗度过危险期,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事的积累,短时间就新增茶叶种植面积1800亩,茶苗成活率达95%以上。

现在的村部气氛活、人气旺、干劲足。近两年来,该村争取农综开发、水土保持、水利整修等项目7个,项目资金额达4000多万元,水、电、路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成一条4.5米宽的通村道路,安全饮水工程已经完成全村21个村民小组39个自然村庄全部通生活用电,17个组通生产用电,广播电视户户通,达到全覆盖。争取到166.6万元的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项目,建成茶叶加工厂一处,投产后,不但能解决群众就近就业,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10万元。

产业扶贫效果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今年60多岁的刘文荣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可如今,她却对脱贫致富充满希望。“我现在在王湾村玉淮春茶叶基地打工,镇、村干部多次动员,介绍儿子外出当保安,家里还种了3亩多茶园。”刘文荣说,“现在村里可以挣钱的路子越来越多了,我还指望着再种些茶叶,将来好给儿子娶媳妇呢!”

帮扶问苦 用实干赢得民心

张成义经常说: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身处基层,整天跟老百姓打交道,群众往往把我们看作是党的化身,第一书记的每一句话都是党和政府的“新闻代言人”,说话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要放下架子,情系乡村,把自己作为为村干部一员,融入到村务工作中。全年360天基本上吃住都在村里,和村民打成一片,村民们吃饭常说:要是哪顿吃饭没见张书记,就像菜里少放了盐,总觉得缺点啥。在张成义的带领下,村干部赢得了民心,也认识到了上级脱贫攻坚的重要性,不再怕吃苦,不再谈享受,用实际行动干好工作,用真心凝聚人心。

2017年临近年关,寒流袭来,连续两场大雪,气温骤降。张成义一直关心着几位年纪偏大的五保老人,肖家大庄杨文党老人卧病在床,腊八的当天,他和村干部一起送去了腊八粥,老人很高兴,他边吃边说让他看到了当年的共产党和驻村干部。谁知一天后老人就去世了,在大雪严寒中,张成义和村“两委”干部给老人办理后事,老人走的时候表情很安详、很体面、很有尊严,村民们都说,是张书记和他的同事在老人弥留之际,享受了满满的关怀。还有王庭中老人,在大雪当夜动员他从险房搬到安全的地方,张成义在村部半夜冻醒时,首先想到王庭中老人冻着没有,就把自己的被子送去一床,自己都冻坏了,事后老人逢人就说共产党好,张书记好。还有韩发荣、徐玉成、刘文荣等等,这些王湾村的群众,张成义和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故事……

张成义说,王湾村的发展方兴未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将王湾村上万亩荒坡岗地建成村群众的“绿色银行”,把王湾村打造成豫南名副其实的茶叶专业村,吸引游客上山品茶香、下山赏荷塘,让村里的群众闻着茶香,切切实实享受到茶叶带来的“红利”。(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