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做的红红火火 聂金锋摄
农户信用从“散而空”到“细而全”
金融服务有人管了,贷款放给谁?怎么放?成了当务之急。扶贫贷款的对象是贫困户,他们大多没有可抵押的物品,也没有完整的信用档案,给银行贷款的发放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 雷军华说。
卢氏县从“遵纪守法、邻里团结、有信用观念、有劳动能力、无不良习气”等六个方面入手,设定了144项定量指标来采集农户信息,制定出信用评级试用办法,将农户的信用等级分为四级,按照等级分别给予5万到20万元的授信额度。并且,信息和评定结果统一录入卢氏县信用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政府与金融机构共享。
卢氏县先后采集了8.33万户农户信息,占全县农户的90.6%,其中采集贫困户信息1.86万户,占全县贫困户的95%。
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党支部书记鲁彦玲告诉记者,去年信用等级评定的时候,村里有一个贫困户的信用等级垫底,不能贷款,原因是邻里关系处得不好。看着别的贫困户都能贷款发展产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这家女主人坐不住了,找到鲁彦玲说坚决改掉坏毛病,想让村里帮帮她。
“今年春节前,她家的5万元扶贫贷款已经下来了,拉一把,站起来,我们不想放弃任何一家贫困户。” 鲁彦玲说。
3月9日,卢氏县召开“争创文明诚信家庭”命名表彰大会,1863个农户受到表彰,49000多个农户被命名为不同档次的文明诚信家庭。对于这些农户,卢氏县出台优惠政策,金融机构可以提高他们的信用等级,授信额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可以增加3万元至10万元不等。
李封山就是得到这个消息,起了个大早,骑着三轮摩托,跑了10多公里山路,到镇上的金融扶贫服务站,要求再贷款。
“我被评为了文明户,能多贷5万元,正瞌睡着有人给了个枕头。”李封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