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用兜底保障守牢脱贫“底线”

作者:卢松 来源:河南日报
2017-12-22 07:26:00
分享

今年,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贫困户张定林脱贫步子迈得很大:在扶贫政策帮扶下,他从深山区搬进村里刚建的新房;在家门口扶贫车间打工,每月能挣2000元;和老伴一起“吃”上了低保,每人每月可领取100多元生活补助。

“党的保障政策好,让咱老百姓日子越过越有盼头。”12月20日,60多岁的张定林满面笑容地说。

全面小康,不落一人。我省充分发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临时救助的作用,织牢织密民生保障“兜底网”,一大批像张定林这样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实实在在享受到“民生红利”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高标准低保线超过脱贫线

“今年每月发到手的低保钱又多了10元,我和父亲每月能领到284元。”南乐县元村镇留胄村村民王志安说。王志安患有脑瘤,靠68岁的父亲照顾,日子过得很艰难。从2013年起父子俩享受低保政策,发到手的“救命钱”年年涨。

在我省,像王志安这样的低保对象,以及孤寡老人、孤残儿童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数量不小,需要由社会保障来兜底脱贫。

今年,我省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使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经民政、扶贫部门联合识别认定,今年全省既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又是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总数达171.8万人,比2016年年底增加91.8万人;有4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新增纳入农村低保、7.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纳入特困人员兜底保障范围。

不仅把贫困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我省还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发挥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的作用。今年,全省农村低保标准从去年每人每年296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不低于3150元,高于2016年河南公布的脱贫线3026元,使全省320万农村低保对象脱贫有了“底气”。

扩大覆盖面更多困难群众受益

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办事处泰和社区70多岁的李大爷,原来半边身体因伤不能动,在社区社工的帮助下,恢复情况越来越好。李大爷告诉记者:“今年起,每个月能领到100元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减轻了家人负担,让康复训练更有保障。”

今年,我省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作为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之一,集中力量推进,使更多残疾人享受到惠民“大礼包”。我省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均为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目前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累计发放11亿余元,惠及149万残疾人。

我省还出台政策,扩大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和供养标准,使更多困难群众得到救助。除了农村孤寡老人外,把符合条件的城市“三无”人员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和疾病治疗等方面保障。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则在去年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和3000元的基础上,年均提高595元,让全省50万农村特困人员从中受益。

多措并举困难群众求助有门

在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今年又先后两次申请到总计9000多元的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还申请了一次3000多元的临时性困难救助……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10岁儿童李全发(化名),两年前患上白血病,完善的民生保障政策让他看病不再难。

今年,我省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保基本、救急难、兜底线功能,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不为饥寒所迫、大病所困、失业所忧、灾害所难。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支出医疗救助资金7.7亿元,救助困难群众62.7万人次,大大缓解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我省今年已救助因灾生活困难群众167万人次,全面完成因灾倒损的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此外,我省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身慈善事业,目前全省280家慈善类社会组织已成为救助困难群众、助力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

“社会保障兜底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关乎困难群众的温饱冷暖。”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兜底保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任务,全省民政部门将抓住困难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持续推进,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过上美好生活。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