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协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红色土地孕育积极奋进的人们

作者:田育臣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17-08-02 07:43:00
分享

村民协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红色土地孕育积极奋进的人们

大堤上的纪念碑述说着这里的历史

村民协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红色土地孕育积极奋进的人们

当年刘邓大军过沙河,村民们把门板收集起来搭浮桥。

村民协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红色土地孕育积极奋进的人们

  沈丘县新安集镇下溜村老渡口处停靠的大铁船

□记者田育臣实习生张铭漉文记者张琮摄影

核心提示 |1947年8月中旬,刘邓大军挺进中原,途经周口地区长达几十公里的黄泛区,当地2.5万多名群众修了一条长25里、宽6米的“刘邓大军路”;在沈丘县境内过沙河,当地军民收集300多只大船和大量木板,在30公里河段上架起4座浮桥,帮助大部队顺利通过了黄泛区和沙河。

听着这些英雄故事长大的徐彩丽,独自带两个孩子生活。虽生活艰难,但她说,刘邓大军当年那么难都挺了过来,自己为啥不能?自己不能等、不能靠,在政府好政策的引导下,只有踏实肯干,就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刘邓大军过沙河,村民拆门板搭浮桥

7月22日上午,70岁的孙荣胜吃罢早饭,就拎起一只鸟笼,吹着口哨,慢悠悠地向村南的沙河走去。如今的沙河大堤,绿树成荫,这里成了不少老人乘凉、唠嗑的好去处。

沙河大堤不远处就是沈丘县新安集镇下溜村的老渡口。一艘10余米长、3米多宽的大铁船停靠在河边,船的四周挂着一些废旧轮胎,船上铁皮舱墙上贴着“豫昌盛”三个字。

“这就是刘邓大军过沙河的渡口。那一年,俺娘肚里怀着俺,差点丢了命。”孙荣胜指着大堤上一通写着“刘邓大军过沙河处”几个大字的石碑说。话音刚落,89岁的徐兰荣也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对孙荣胜大声说道:“你可不知道,当时有多危险!咱家墙角的那把椅子,靠背断了,就是当年被敌人的飞机打断的。”

徐兰荣家住沈丘县新安集镇下溜村,孙荣胜正是她的儿子。徐兰荣回忆说,被敌人打坏的椅子,是她随身陪嫁的嫁妆。

“俺家还留了两块旧门板,那是俺爹在刘邓大军过了沙河后,从河边捡回来的。”79岁的孙绍榜在一边插话说,当年,村民们纷纷把家里的木板、门板等收集、送到下溜渡口,把一排木船串在一起,船上架好木板,用铁钉钉牢,搭成一座浮桥,让部队从上面顺利过河。“隔壁村有个叫王顺的老爷子,让儿子把自己打棺材的木板也送到了河边搭浮桥。”孙绍榜说。

村民修“刘邓大军路”帮部队过“黄泛区”

沈丘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天剑介绍,为支援刘邓大军渡沙河,沈丘县一共集结了300多只大船和大量木板、门板、檩条、秸秆、绳索、铁钉等物资,在沈丘境内沙河上的槐店、下溜、新安集、纸店等30公里的河段上架起4座浮桥,让大军顺利通过沙河。在此之前,沈丘群众还给部队修了一条“便捷通道”,让刘邓大军的先头部队顺利过了黄泛区。

李天剑说,1938年,蒋介石为阻日军西进,决定“以水代兵”,下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导致豫东大片区域成为“黄泛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虽已过了八九年,但周口地区仍是积水污泥遍地,浅则及膝,深则没脐,人烟稀少,根本没有道路。为此,野战军参谋部要求当地组织动员群众,为部队过黄泛区开辟一条通道。

《中共沈丘历史》记载,当时的沈鹿淮、沈项临两县县委、政府组织动员群众捐献700多方树木和60万斤各种秸秆,2.5万多名民工修建了一条长25里、宽6米的南北通道,让刘邓大军的先头部队顺利渡过黄泛区。

如今,在沈丘县槐店镇马楼村村头一个大水坑旁,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土路,路边立着一块书写着“刘邓大军路”的石碑。据马楼村村民焦奎一称,当年刘邓大军通过黄泛区时,一辆炮车陷在泥泞里,战士们推不上来,当地村民们自觉组织起来铺上树枝、木头,套上牛马,把炮车拉了出来。为纪念这条路,村民就叫它“刘邓大军路”。

下溜村在第一书记带领下151户659人脱贫

37岁的徐彩丽是新安集镇下溜村人,一个人带两个孩子生活,之前,她家里房子破旧不堪,却无力盖房。因没一技之长,她多次找工作未果。大女儿高中毕业,她却无力支撑其上大学,女儿一直待在家中。

平时,徐兰荣老人一没事,就往徐彩丽家里跑,一来教给她老人当年裁衣裳的手艺,二来可以找个人唠唠嗑。

“当年那么难,刘邓大军都挺了过来,俺这点困难,有啥可怕的?”徐彩丽说,如今,她并非一人“作战”,政府也给了她很多帮助,在此基础上,她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去年,徐彩丽被村里识别为贫困户,政府不仅给她13岁的小女儿发补助上学,还让她去县里的缝纫培训机构学手艺。如今,在村里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徐彩丽18岁的大女儿在一家单位当了打字员,徐彩丽也在村里靠学来的手艺开了一家布艺加工作坊。

“现在,村里给俺家的三间房进行了危房改造,每个月还发一些补助,平时也会送些米、面、被子和风扇等生活用品。如今俺和闺女都挣着钱呢,今年脱贫应该没啥大问题。”徐彩丽自信地说。

新安集镇下溜村第一书记张辉介绍,下溜村里一共792户3312人。2015年底,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一共181户734人。2015年9月,她来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通过整村推进项目、产业扶贫项目等,已实现脱贫151户659人,仅剩30户75人尚未脱贫。2016年底,下溜村已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按照现在的精准扶贫工作进度,今年年底前,村里还会有11户16人脱贫。”张辉说。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