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一宁
绿荫葱茏,水鸟盘旋。站在沈丘县下溜村沙河大堤往下看,两只轮船停靠在下溜渡口处,准备往外运送货物。“沙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7月22日,沈丘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天剑告诉记者,70年前刘邓大军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踏过黄泛区、抢渡沙河,突破千里跃进路上的又一道天然屏障。
1947年8月16日,刘邓大军一路南下抵达郸城,准备向沈丘沙河北岸黄泛区开进。黄泛区又称“新黄河”,是蒋介石为阻挡日军西进“以水伐兵”,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的。当时,汹涌的黄河水裹挟着大量泥沙将所经过的地方都淤为平地,成了黄泛区。
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政处处长杨国宇在回忆录中写道:“这里虽然已成了一片死水,但还是一片汪洋……即使是无水的地方,也尽是稀烂的胶泥,前脚起,后脚陷。”
“为了保证刘邓大军顺利通过黄泛区、渡过沙河,当地群众帮助部队用秫秆、柴草铺设了30里长的道路,有4座浮桥连接沙河两岸。”李天剑介绍。
“这就是当年架浮桥用的门板。”下溜村79岁的村民孙绍榜指着院子里两块历经风霜洗礼逐渐发黑腐烂的门板告诉记者,当时县里成立了一个近千人的架桥队伍架设浮桥,群众都积极贡献渡船、门板等物资。这两个门板是他爷爷拆下自家门板,送给解放军渡河,用过后从河滩边拿回来的。
“当时这里常遭飞机轰炸,浮桥也是修了炸,炸了修,不少群众在帮部队渡河时英勇牺牲。”李天剑告诉记者,在沈丘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刘邓大军中路部队于8月22日全部渡过沙河。
时光荏苒,这种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不畏艰险的精神依然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闪耀着光芒。“通过整村推进项目、产业扶贫项目等,下溜村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周口市委统战部驻下溜村第一书记张辉说,通过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助力脱贫攻坚战,下溜村149户贫困户甩掉了“穷帽子”。目前,全村尚余的30户贫困户正与各级党员干部一起奋战在脱贫的战场上,力争早日摆脱贫困。
下溜村贫困户徐彩丽一个人带着两个女儿靠娘家人的接济勉强度日,得益于扶贫政策,她用危房改造资金建起了三间新房,还参加培训学习了剪裁技术,现在租了一间门面房开服装店,开启了新的人生。徐彩丽表示,她不仅要在今年实现脱贫目标,还想把这个服装店发展成服装厂,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