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捐者向张婷家属连声称谢
受捐者对张婷家属说,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怀孕5个月的她,重病期间曾得到大家的捐助 弥留之际,她做出捐献眼角膜的决定
受捐者是一位农民和一位大学生 重获光明的他们将带着这份馈赠,“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河南商报记者 崔文 实习生 刘盼盼 文/图
23岁、结婚1年、怀孕5个月……张婷今年7月份被确诊为嗜血细胞综合征,在弥留之际,她做出了捐献眼角膜的决定。
张婷治疗期间受到了社会上的捐助,这份爱心感动了她,让她做出了这个决定。
两位受捐者,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位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在受助后重获光明。
“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两人即将康复出院,他们也将带着这份馈赠,将爱心传递下去。
【幸运】
接受眼角膜捐赠
两人重获光明
7月26日,家住驻马店的寇先生接到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医生的电话,“有合适的眼角膜,可以给你父亲做手术了。”寇先生当天就带着父亲来到医院接受治疗。
7月31日上午,河南商报记者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见到寇先生的父亲,他说已经能看见光亮了,恢复得非常好,医生也说“明天就能出院了”。
寇先生的父亲患有眼疾20余年,今年春天眼疾加重,医生说再不接受治疗,以后就再也看不见了。
幸亏及时治疗,寇先生的父亲眼睛保住了,他说:“我以后还能接我孙子上下学,还能有用处。”
今年19岁的大学生小望也接受了眼角膜的治疗。小望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一学生,因为锥形眼角膜,多年来饱受弱视的折磨,小望的爸爸妈妈在医院里陪着小望治疗。
身高1.7米左右,扎着马尾辫,戴着一副眼镜,盘腿坐在医院的病床上,当看到有人来探访,小望马上从床上下来,给人搬凳子,从现场来看小望恢复得也很好。
医生说:“小望明天也要出院了。”
【感动】
眼角膜来自一位
怀孕5个月的准妈妈
在同一家医院里,病床相距不到百米,一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位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素不相识的两人,却因为同一个捐赠人产生了联系,重获光明。
然而,捐献的背后却是一场生离死别。
捐献者叫张婷,今年才23岁,去年结的婚。已经怀孕5个月的她,今年6月份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家人赶紧带她去医院接受治疗。治疗一周后,病症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加重,迫于无奈,辗转来到郑州,6月22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救治。
不幸最终还是降临到这个家庭。经过专家会诊,张婷被确诊为嗜血细胞综合征并肝损伤、肺部感染。张婷的主治医生史医生介绍:“这个病你们可能不知道,它属于一种疑难杂症,死亡率在95%以上。”
张婷的丈夫梅傲岸一直陪着她治疗。在患病治疗期间,家人一直没有告诉张婷病情。随着身上安插的管子增多,张婷也感到了压力。她跟老公说她害怕,不敢一个人待在ICU病房,于是梅傲岸请求医生让自己在ICU病房陪着张婷。医生看到这对夫妻这么恩爱,也同情这个家庭,最终同意让梅傲岸进ICU病房照顾张婷。
梅傲岸每天早上6点多来到医院,晚上11点多等张婷睡着了再回去。中间去一趟厕所也要跑着来回,他说,张婷一看不见自己就害怕。
7月25日19时50分许,与命运和病魔抗争一个多月的张婷心脏停止了跳动。
【善举】
社会关爱
让她决定捐献眼角膜
张婷生前在富士康郑州加工区工作。富士康郑州加工区相关负责人马先生说,张婷平时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姑娘,2015年大学毕业就进了公司,公司年会都是她来主持。平时别人遇到困难需要捐钱时,她都是50元、100元地往外掏,虽是普通职工,钱也不多,但总是起带头作用。
在了解到张婷的情况后,富士康郑州加工区一方面派人去医院慰问张婷,另一方面组织对其进行爱心捐赠。7月22日,富士康郑州加工区工会及厂部共募捐到91324.89元。
马先生说:“这钱虽然不多,但是表达了我们公司对员工的一点心意。”
7月25日,张婷病情危重,在昏迷前的短暂清醒时刻,家人将病情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她募捐的事情告诉了张婷。张婷让家人转达对所有爱心人士的谢意,并作出决定,在自己生命终结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出去。
医生说,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如今捐献眼角膜的情况并不多,张婷这种做法很勇敢,更值得尊敬。
传递
康复者要将爱心传递下去
7月31日上午,捐赠者家属和受捐者家属坐在了一起。
寇先生的父亲感叹:“好心人不长命啊,像我这一把老骨头了,要不是人家捐赠眼角膜,我这老眼就看不着了。”
在被问到眼睛好了以后要干什么时他说,“能接孙子上下学了,也要干一些有用的事。”
在他写给张婷及其家属的感谢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以后遇到别人需要帮忙,我们能搭把手就搭把手,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让爱无限延续!您播种了一颗爱的种子,我一定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小望之前并不了解接受的眼角膜来自张婷,听到张婷的事儿后,虽然医生曾说尽量不要流泪,但她还是忍不住湿了双眼。
小望父母说:“谢谢您,我的孩子将带着这份恩情,替她的恩人去看更多更美的河山,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像您一样博爱无私的人,她将一直记得是您给了她现在光明的人生。”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