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千里跃进路:商丘留下英雄故事和一种精神

作者:田育臣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17-08-01 07:24:00
分享

重走千里跃进路:商丘留下英雄故事和一种精神

  张世泽讲述村民向刘邓大军赠送火药的故事

□记者田育臣实习生张铭漉文记者张琮摄影

核心提示|7月21日,距建军节还差10天,84岁的姬文明就开始翻着日历数日子,盼着8月1日建军节的到来——因为他是一名老兵。这一天,他比谁都觉得自豪——1947年8月14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经商丘境内,刘邓首长就住在他家隔壁。而这段缘,让他3年后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如今,老一辈的英雄故事,让60岁的史景增越发干劲十足,承担起一个人养活三口人的担子。他说,虽上了年纪,但不能当落后典型,要靠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

刘邓大军打跑土匪,13岁孩子要跟部队去当兵

姬文明家住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十字河村。1950年,刚16岁的他就当兵入了伍,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年为啥要当兵?老人说,当兵与刘邓大军有关。

1947年8月中旬,刘邓大军12万人马从商丘境内跨越陇海铁路,一路南下向大别山区跃进,执行战略反攻的任务。当年8月14日,刘邓首长到达十字河村,司令部驻扎在姬俊哲家的大院(以下称姬家大院)内,而姬文明家就在姬家大院的隔壁。如今的姬家大院,早已不复存在,但当年刘邓大军进村的场景,姬文明仍历历在目。

姬文明回忆,当时,他听到村口响了一阵枪,不一会儿,一排帆布大卡车、几辆小汽车就开进了村子,姬家大院里里外外驻满了兵。“到后来,俺才知道刘邓首长住在了俺家隔壁。”他说。

之前,村里经常闹土匪。一次,一伙百余人的土匪队伍进了村,一名土匪踹门而入,见到他家院子里的鸡,抓了就走。姬文明的爷爷上前哀求,那人用枪指着爷爷,就连爷爷脚上的新鞋和袜子也一并拿走了。他和奶奶躲在屋里,一声也不敢吭。那次,他听说,这伙土匪在村里抓了不少人,让拿钱去赎人。

没多久,刘邓首长的部队来了,才把土匪全打跑。当部队离开时,13岁的姬文明见到一个腰里别着盒子枪的领导,撵上去就说要跟着去当兵。领导看他年龄还小,就笑着拍着他的肩膀说,“等长大了再考虑当兵的事吧”。1950年,姬文明终于如愿以偿,正式参军入伍,直到1955年才退伍。“党和政府一直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兵呢,现在每月还能领补助。”老人幸福地说。

村民主动把3000斤火药赠给刘邓大军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经商丘境内,商丘军民给予了大力支持。”商丘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马云介绍,1947年8月11日,刘邓大军分3路到达陇海铁路北的民权、虞城等地,发起破路战斗;13日,12万大军全部跨过陇海铁路,进入民权、宁陵、柘城、睢县等商丘境界,3天之内歼灭国民党一个营和多个县的保安团,俘获敌营长以下3000余人。8月14日,刘邓首长到达十字河村。在此期间,妇女做军鞋,群众送菜、送柴、送军马草料,有的杀鸡宰羊、煮鸡蛋,摘下新鲜瓜果慰问子弟兵,沿途各个村庄设立了茶水站。其中,柘城县李寨村的村民主动向刘邓大军赠送火药、火炮的故事,被当地人传为美谈。

82岁的张世泽家住柘城县起台镇李寨村。他回忆,当时,村里一座寺庙里藏了3000余斤火药和几门火炮。据长辈们讲,是清朝咸丰年间,李寨人为保卫家乡,当时的寨主领着大伙儿制造了5000多斤火药,还置了几门火炮。至民国初年,火药已用去不少,又制造了一批,未用完的就保存了起来。这就是这些火药、火炮的来历。张世泽记得,小时候,村中寺庙的一个角落,专门建了一排没窗户的房子,守庙人不许任何人靠近。火炮是老式的铁炮,炮身已生锈,一碰就往地上掉铁渣。刘邓大军即将离开时,部队向县里提出,希望帮忙提供一些火药。李寨村人听说这一消息,主动赶着牲畜和车辆,把村里剩余的3000余斤火药装了车,与几门火炮一起送到了部队。

据《中国共产党商丘历史》记载,刘邓大军途经商丘,仅睢县、雪枫、夏邑、雪商亳、雪涡、商亳鹿柘等6县就为大军补充供给粮食400万斤;商亳鹿柘一个县就给部队送军鞋5000双。

六旬老人不愿拖后腿,合作社里干活养全家

距李寨村6公里外的起台镇史老家村,60岁的史景增正顶着太阳,在村合作社的辣椒地里干活。2015年,他家被评了贫困户,“在全村排倒数了,拖了村里的后腿”,他再也坐不住,说啥都要找个活,趁现在还能干,多挣些钱,不给村里抹黑。

前几年,史景增与儿子分了家,与妻子一起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妻子身体一直不好,不能干重活,一家人靠3亩地生活,日子过得十分紧巴。2014年,村里成立了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200余户的耕地,2/3都流转给了合作社。史景增也不例外,把家里3亩地也流转了,每年靠3000元流转金生活。

2015年,村里搞普查,史景增被识别为贫困户,这下他可坐不住了。“俺们这一带从革命时期可都是先进哩,俺可不能当个落后典型,给村里抹黑。”史景增说,当他得知村合作社缺工人,他就第一个报名,虽年龄大,但身体硬朗,还能继续干农活,希望靠自己摘掉贫困帽。

“村里耕地流转,每亩地每年可收益1000元,若合作社效益好,还能获得一些分红哩。”史景增算了一笔账,家里3亩地,一年的土地流转金共3000元;在合作社干活,每天工资60元,一个月可拿到1800元。一年时间,最少干半年的活,这样一算,全年保底收入可达13800元。“今年俺们一家三口人就能脱贫了。”他笑着说。

“当前,商丘市的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革命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确保脱贫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商丘市委书记王战营受访时表示,截至2016年底,商丘市还有贫困村455个,贫困人口32.15万人。今年,该市将计划完成7.38万贫困人口脱贫,到2018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到2019年,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摘帽。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