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唐山地震41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新闻发布会。
河南省地震局副局长刘尧兴介绍了河南省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河南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涉及市县地震部门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刘尧兴介绍,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省各市县相继建立了地震工作机构。4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市县地震工作机构不断得到加强,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防震减灾宣传,以及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市县的防震减灾工作多次受到中国地震局的表彰,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
近年来,在中国地震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坚持项目带动,夯实防震减灾基础,全省市县的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成效显著,防震减灾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富有河南特色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防震减灾工作新格局,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尧兴指出,《河南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中确定的6项主要任务和4个重点项目,各市县地震部门是任务和项目实施的主体,要切实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这些重点项目如期、高质量的完成。
据悉,河南的防震减灾工作在“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工作方针指导下,省群测群防体系不断健全,地震监测预防能力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群测群防报点2085个,主要进行电磁、水位等地震测项观测。各市县地震部门会定期对宏观观测点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观测人员信息准确、职责明确、通信畅通。(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