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砂坝镇位于永顺县东北边陲,临近桑植,面积130余平方公里,多高山深谷,常居人口约为28000人,现有贫困人口7892人。与该县遥遥对应的南方明珠芙蓉镇相比,砂坝镇的美丽令人心疼,她的贫困更加令人心痛。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砂坝干部群众“精准扶贫”的弦就一直紧绷着。2017年7月20日我们“情牵扶贫攻坚”湘潭大学公共管理调研小组从千里之外的湘潭来到了砂坝镇。
几天走访谈话下来,我们对砂坝镇的扶贫工作有了初步印象。
扶贫干部的“三千情怀”。扶贫是责任,是承诺,更是情怀。砂坝的干部,不管是镇里的还是村里的,都带着深厚的情怀在做这个事情。一是千方百计为搞好扶贫工作找方法。走家串户,摸爬滚打,只为寻找最佳的方案和最恰当的扶贫途径;二是千辛万苦为群众脱贫办实事。有的干部老父母去外地看病也不能陪同,与妻子儿女也是聚少离多,一心都扑到了扶贫工作上,再苦再难也要迎难而上;三是千言万语做工作。扶贫工作难度大任务重,部分群众文化水平低,对扶贫政策有过高期待,甚至有误解,需要与他们进行耐心的解释、反复的交流、真诚的沟通。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砂坝的干部,秉着“三千情怀”只为做好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的“三清思路”。做好扶贫工作,要有情怀,更要有思路。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砂坝镇提出扶贫工作的“三清”思路。一是清产业。把对扶贫产业扶持和乡镇支柱性产业发展进行整合,改变产业扶持多、乱、杂的现状,理清产业发展与扶贫之间的关系;二是清贫困户的类型。按致贫原因和脱贫意愿与能力,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分类,自身努力能脱贫的人口要标记,缺乏脱贫方式的人口要登记,天灾病祸的人口要合计,使扶贫工作有据可依;三是清政策。避免“政多出门”“政策打架”,加强扶贫政策的宣传普及、贯彻落实。
扶贫识别的“三个步骤”。贫困户档案的建立是整个扶贫工作的基础。建立详细、准确的贫困户档案,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首先是初步摸底建立档案,第二是回头看、重头查一遍,第三是重点整改突出问题,经过这三个步骤,确保贫困识别没有问题,确保群众没有意见。
步骤经受住了考验,思路是对的,情怀也是好的,但是砂坝乃至整个湘西的扶贫工作却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我们调研走访了结对帮扶的县里干部、镇里的干部、镇里中学小学的老师、还有一些村干部和普通群众,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扶贫工作中有几个问题亟待攻坚克难。
一是干部扶不扶贫与群众脱不脱贫的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干部扶不扶贫已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扶,干部扶贫有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这个问题并不全在于干部,贫困群众的责任也是有的。比如部分群体满足“精准扶贫”待遇裹足不前不愿脱贫的、为达到申请贫困户的标准自残自伤的、以贫为荣不思进取的、坐吃山空等靠要的,这些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干部扶贫的积极性,阻碍扶贫工作的开展和国家扶贫预期目标的实现。
二是部分贫困户既完全依赖政府又不信任政府的问题。部分贫困户一方面把政府当作发财的摇钱树,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既想政府一手操办、面面俱到,不管什么问题都找政府,盼望政府帮助解决;另一方面又心存戒心、私心,对政府扶贫工作不了解,甚至苛刻要求,不管扶贫工作做到怎样的公开公正公平透明,他们总认为政府的政策还没有用尽,进而对政府提出苛刻无理的要求、甚至采取蛮横耍赖的做法,使得部分工作举步维艰。
三是多数人致富与少数人脱贫的问题。扶贫是要使少数人脱贫,发展是要实现多数人致富。发展是源头活水,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大河有水了,小河才不会干,扶贫工作才能根基深厚、后继有力。扶贫是补差纠错,扶贫工作做好了,人民才能共享发展成果,发展才会真正得到群众的支持。扶贫攻坚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还是发展问题,这与多数人致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能为了扶贫而扶贫,要把扶贫工作和发展统一起来。但是在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招商局忙招商,扶贫办忙扶贫,发展与扶贫不仅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还相互分割、甚至相互冲突。本是同巢鸟,却往两处飞,造成了多数人致富与少数人脱贫的矛盾冲突。
砂坝多山,海拔又高,常常起雾,然而风一吹,雾就散了。坚强、乐观的砂坝人相信,问题总似眼前雾,一遇风吹便化无。勤劳、乐观、智慧的砂坝人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一定能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在大山深处奏响共同富裕的曲子。
一是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的问题。贫困是政治任务,更是群众的问题,群众问题要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政策、简单的文件能解决的,甚至法律也解决不了。扶贫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群众的力量,发挥乡规民俗、村规民约的力量,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性、多与群众商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形成富人帮能人带,贫困群众知耻后勇、见贤思齐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是用贫困户入库诚信承诺书唤醒山里人“一口唾沫一颗钉”的大山性格。贫困户入库关乎村民的生计,是要动奶酪的大事,在入库标准前绝不能含糊。贫困户入库诚信承诺书,是保障扶贫识别工作张弛有度、有理可依、有法可据的基础;是增强诚信意识,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发现一起公示一起,形成强大震慑的利器;也是重新唤起诚信做人,再现山里人“一口唾沫一颗钉”那种朴实无华性格的法宝。
三是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托起产业发展的龙头。砂坝要充分抓住“两高”(高铁高速)即将到来的发展机遇,把党的支部建立在产业发展链的关键节点上,结合地方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把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要进一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道路、水利、卫生建设,搭好平台,栽好“梧桐树”。
四是用红色基因改造贫困基因。砂坝镇靠近贺龙元帅的故乡桑植县,临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塔卧,有着深厚的革命传统,强大的红色基因。基因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精准扶贫是一道春风,砂坝人民要抓住这个机遇,把自力更生、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植入骨髓,入心入脑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思想上脱贫,从根本上改造贫困基因,用理想信念的“钙”挺起脱贫致富的腰,用共同富裕的革命理想撑起脱贫致富的航帆。
扶贫工作是大事也是小事,宜细也宜粗。粗要“粗到你不敢想”,就是在扶贫的配套政策、统筹发展上有大视野、大思路、大布局,全力解决好贫困群众的教育、医疗特别是大病的后顾之忧。细要“细到你想不到”,就是要细到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群众都不落下,一定要走出“考贫”的误区,走出填表格背文件的误区;走出“奖贫”的误区,走出把扶贫政策当作对贫困的奖励的误区,避免群众甘于贫困、乐于贫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错误心态。(潘信林 许栩 席涛)
潘信林,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