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定力持续前行——专家学者解读河南经济发展趋势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2017-07-24 06:18:00
分享

保持定力持续前行——专家学者解读河南经济发展趋势

  郑东新区CBD 本报记者聂冬晗摄

全省经济增长有望延续好态势

——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

速度即态势,速度传信号。河南日报的“数说河南经济活力”——2017年上半年经济观察,以小切口、大视野展现河南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获得了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让中原更加出彩值得期待!

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全省围绕“四大攻坚战”,推动改革、创新、开放,“稳”住了发展大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河南GDP达到20307.72亿元,增长8.2%,高于此前公布的6.9%的“国家线”,也高于年初制定的7.5%以上的“目标线”和第一季度8.0%的“起步线”。特别是上半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升至42.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第一次超过一半,达到50.3%,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更加活跃的重要因素。这个业绩确实来之不易,对全省人民鼓舞意义非常大,对进一步保持定力,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发展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下半年,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依然偏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创新资源供给不足日益突出,全省发展面临的难题仍然复杂严峻。工业内部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破解,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短期内难以明显缓解,外需持续不足的状况短期内也难以改观,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金融资本保障供应难度加大、投资稳定增长难度加大等不利因素将继续存在,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的发展困难仍然比较突出。

然而,应当明确地看到,当前我省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日益凸显,省委省政府推出的“三区一群”战略架构处在全面贯彻落实的过程之中,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城市群建设带来的综合性发展效能越来越显著,双创带来的就业促进与创新激励作用正在释放更多的新发展动能,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全国性引领效果也逐步明显,受到全国关注的金融业“新河南现象”正在为实体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的战略作用将快速发力。因此,全省经济具有持续保持较高速增长的动力和潜力。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处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之中,发展型和共享型消费方兴未艾,创新发展优势持续增强,全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在稳步提高。

面对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重要机遇,伴随国家宏观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全省“四大攻坚战”久久为功,三、四季度全省经济增长有望延续上半年好的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速为8.3%-8.5%。(本报记者栾姗整理)

经济企稳向好再踏新征程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长星

2017年行程过半,河南日报在此时重磅推出“数说河南经济活力”系列报道,可谓正逢其时、振奋人心。系列报道以新常态大逻辑分析研判我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宏观层面站位,微观角度切入,全面深刻诠释了我省经济“稳”的格局在巩固、“进”的态势在持续、“好”的基础在夯实,既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又坚定了市场信心、增强了战略定力。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省经济“三驾马车”均衡发力,取得了增速超预期的好成绩。农业高位转型,高端装备、高技术产业带动工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力促服务业贡献率首过半壁江山,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网络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崛起,企业效益、财政收支、生态环境、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持续提升改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质量效益提升、经济发展动能增强,表明我省经济这个大船正在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转型发展航道上加速前行。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突出“三区一群”战略引领、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的科学决策,得益于我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益于国企、“放管服”、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和全方位的对内对外开放举措,得益于全省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奋战、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艰辛努力。

透过亮丽的成绩单,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产业、产品、技术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缓解,新兴产业的支撑动能还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增长动能弱化留出的缺口,转型发展的阵痛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今年以来持续下滑,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速和新开工项目的数量、总投资额回落明显,发展后劲和支撑能力可能受到影响;金融监管政策普遍趋紧,小微企业和重大项目融资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下半年,我省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落实“去降补”任务,打好打赢发展转型、国企改革、环境治理、农村脱贫攻坚战,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全面推进;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和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百城提质工程,最大限度释放新型城镇化潜能;推进“三区一群”统筹联动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以投资和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能转换,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实现“三个同步”“三个高于”的年度目标。(本报记者宋敏整理)

四大看点勾勒河南经济新趋势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完世伟

上半年,河南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线数据超预期,充分证明了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有力有效的。河南日报及时推出年中经济观察,从新闻的角度阐释了年中成绩单,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上半年河南经济风采。

今年上半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经济增速、结构优化、质效提升与动力转换呈现良性互动态势,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速度,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发展是硬道理,速度传递信号。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2%,增速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均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继续跑赢全国,这得益于我省着力破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多策并举提高有效供给,充分释放市场主体能量,促进了全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看结构,转型发展攻坚成效显现。服务业发展抢眼,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工业也可圈可点,上半年五大主导产业中电子制造和装备制造分别增长16.4%和14.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升级类产品较快增长。这得益于“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效应显现,正迈向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之路。

看质效,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这显示了我省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成效,也是经济加快转型发展的动力所在。

看动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给力。“双创”势头强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新产品新服务快速增长。这得益于“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创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不断壮大。

总的来看,上半年我省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国际国内环境依然错综复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下阶段,全省上下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突出“一个主题”、做到“四个确保”要求,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推进“三区一群”建设、开展“四大攻坚战”,抓住重点环节,巩固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力争更好实现全年“三个同步”“三个高于”发展目标。(本报记者陈辉整理)

速度质量协调投资信心增强

——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西三

今年上半年我省经济数据公布后,河南日报针对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及时推出了“数说河南经济活力——2017年上半年经济观察”系列报道,全面反映了我省半年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和突出亮点,分析了支撑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的深层原因。尤其是注重经济数据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呈现了从微观层面企业表现到宏观经济持续回暖的内在逻辑,增强了我省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2017年上半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好于预期,指标之间的匹配度明显增强,宏观数据与微观表现的契合度显著提升,速度、结构、效益、动力更加协调。

总体上看,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回升基础更稳固,2016年以来我省上游产业逐步回暖,2017年以来行业景气继续向中下游传导,实体经济全面持续回暖,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创20个月以来最高值,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2.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4个百分点,经济回升的基础更加稳固。二是经济结构更优化,本轮经济回升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升到50.3%,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9、4.6和4.1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继续回落,产业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向中高端迈进成效显著。三是内生动力更强劲,我们在调研中明显感到企业转型升级意愿更加强烈,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应逐步释放,传统产能的有序退出以及需求升级的有效带动,使得企业家信心稳步回升,对智能化改造、新产品开发和新业态培育的投资意愿明显增强,上半年民间投资累计增长10.3%,高于去年同期5.9个百分点,制造业中技改投资增长32.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5.9%,互联网、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一批转型项目建成投产,支撑了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明显改善,新旧动能有序转换。

下半年我省经济发展态势如何?我认为经济走势总体将保持平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当前,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外部环境整体向好,有利于我省转型发展攻坚战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提振企业家谋划转型升级的信心,有利于在建新项目的产能释放,形成新生产力,支撑经济结构的继续优化。关键是要保持定力,抓住内外部环境好转的机遇,聚焦“三区一群”,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激发活力,推进新旧动能的有序转换。(本报记者樊霞整理)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