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市场内,客流稀少
2015年,光彩市场内卖小吃的临时摊位一家挨一家资料图
河南商报记者 李兴佳
实习生 张贺明 李青彦/文
记者 张郁/图
郑州市东太康路、人民路、二七路围合成一个“金三角”,这里寸土寸金,围合区域有一个“光彩市场”。
十年前,光彩市场进行的是一场造富运动:门面是香饽饽,托关系不一定抢得到,年营业额6亿元,27平方米的“接发店”月销七八十万元;如今,光彩市场像一个垂暮老人,人流量骤减,有商户月收抵不上房租,市场降租仍难现昔日辉煌。
【今日光彩】
客流稀少
有商户月收抵不上房租
36℃的高温,没有一丝风,骄阳下的光彩市场像一个蒸笼。几乎没有顾客,上午11点,一条街的开铺率尚不足三成。
商户李女士躺在自家店的躺椅上,无奈地向河南商报记者摊开了7月份的交易记录:7月1日,成交额为零,2日利润为115元,3日净赚135元……6日净赚30元,7日利润为40元。
“一天净收入只有高于200元,才能抵得上房租,低于200元,就是在赔钱。”按照这个说法,7月份的第一周,李女士每天都在赔钱。
做女装的胡女士怀念四五年前,“2012年左右生意好的时候,利润相当于现在的几倍呢,每天晚上都是人挤人。两年前我接这个店时没转让费,搁过去空转费得10万元,现在生意不好做,都没有转让费了,整体租金也在降。”
王女士挂出了转让牌,却少有人问津:27平方米的铺子,月租7000元,三个月一交,押金一万元;12平方米的铺子,月租4500元。
仿佛被闷热的天气传染,光彩市场似中暑老人,变得倦怠无力,失去了往日光彩。
【印象光彩】
时针往回拨十年
光彩市场并非这般模样
那会儿的光彩市场耀眼得像一颗明星,是郑州人的潮流聚集地,是一代郑州人的难忘记忆。
传奇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创造的:平均每日客流量达万人、年营业额最高时达到了6亿元。2006年人民网曾报道,光彩市场是曾经与北京的秀水街、上海的襄阳路并立的全国三大淘宝胜地,号称“北秀水、南襄阳、中光彩”。
A.一周六天逛光彩
“时间啊,你慢点走,我还想在这里端着酸辣粉,举着烤鱿鱼,边吃边逛光彩。”这是上班族小袁对光彩最深切的呼唤。这也是走入社会的光彩一代人对于那个逝去青春的集体怀念。
在这代人的记忆中,光彩市场自有其魔力,像现在的北京西单、上海城隍庙。“骑着小公牛山地车,到艳芳照相馆一停,往前走一段儿,就开始逛光彩,拥挤曲折的摊位、此起彼伏的吆喝、浓香四溢的美食、花花绿绿的时装……”
对于外来的郑漂族、学生党,光彩也以最大胸怀接纳。小丽说:“2001年上大学到了郑州,那时候光彩是个很时髦的地方,我曾经创造过一个星期七天有六天都去逛光彩的纪录。那时候的光彩能充分满足我们的购物欲和对时尚的诉求。”
B.27平方米小店月销七八十万元
光彩市场一路走来,老王不可不提,他是见证者和经历者,更是受益者。
他九年前开的“光彩专业接发店”,家喻户晓。2008年,老王东拼西凑了两千元,在光彩市场租了个门面,“当时想着一个月赚个两千元就美翻了。”
结果,生意好得一塌糊涂,5.8平方米的店铺扩增到27平方米。“最忙的时候,十二三个店员招呼不过来,生意最好的月份,一个月销售额达到七八十万元。”
近年,老王也感受到了光彩市场的阵阵寒意,以往一直往上走的趋势被打破了。可他觉得,还得感谢光彩市场成就了自己。
光彩市场完成了一个时代的造富运动;也正是这些“老王”,成就了光彩市场。下一步,垂暮之年的光彩市场如何重焕光彩?
相比2015年,如今光彩市场内美食街上,特色小吃和彬彬小吃还在,临时摊位已经被清走
光彩市场能否扭转客流稀少的现状?
河南商报记者 李兴佳
实习生 张贺明 李青彦
记者 张郁/图
在籍籍无名中加冕,又在默默无闻中老去,光彩市场同时承受了鲜花与枪炮的洗礼。
有人指责它硬件老旧、管理失序、顽疾犹存,有人称颂它开一代人潮流先河。商圈更迭造成了老一代商业体没落,光彩市场接班人正在积极自救。
能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带领光彩市场复盘昔日荣光,不日将有答案。
【改造外迁】
历经改造难,逃过外迁劫
光彩市场伴着改造和调整一路走来。频繁的升级改造,是光彩市场重换新颜的给油站,却也是导致光彩市场逐渐暗淡的诱因。
在将旧有的一层门面房改造成了六层商厦后,商户却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相继离开,市场管理方曾将原因归结为“改造不彻底、招商不彻底、定位不清楚、经营无秩序”。
同时,无论怎样升级改造,密集的老式地摊和小门店依然存在,顽疾难除。有人吐槽,商户们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打牌、打麻将,市场根本没人管,谁想倒垃圾就倒,反正交了卫生费,有清洁工收拾。
有人呼吁,“无论是火车站的银基商贸城还是二七的光彩市场,都是旧市场原地升级改造的,商户和市场管理方难以更改其懒散及漠视消防的惰性,外迁出去,进驻新的市场才能根除隐患。”
呼声多了,外迁出去的消息也终于在2014年以官方发布文件的形式坐实。光彩市场上榜当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名单。
光彩市场并未见大规模搬迁迹象,却在2015年因为消防问题两度上过新闻头条。消防人士曾称,应对防火检查,商户们总打游击战,“占用消防通道,年年都立案处罚,就是拒不整改。”
2015年底传来消息,光彩市场连同银基商贸城、同盈世贸商城不整体外迁,批发、仓储、物流外迁。光彩市场逃过外迁劫。
【原因探析】
商圈更迭
老一代商业体尴尬频现
究其衰落原因,有人士称无定位规划、管理粗放、跟不上消费者心理变化是症结所在。
2015年12月10日,马明(化名)跟着“小刘总”接盘天达光彩。“小刘总”是天达实业总经理刘柱的儿子。
“大刘总把商场托管给了一家公司,结果运营几乎空置,后来才让‘小刘总’接手。”马明称。
曾任光彩市场办公室主任兼市场部经理的赵泽忠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不可否认,作为家族企业的光彩市场,决策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市场的命运,我们只能是尽量维护。”
他称,光彩市场之所以会出现今天这局面,一方面除了商户的素质低、不服管理,而家族利益的插手则是难以回避的另一个原因。
二七商圈从老市场向新型购物中心的升级以及消费口味的迭代,是光彩市场没落的又一原因。赵泽忠曾称,一部分原因是当时企业资金不足,无法进行高端品牌的运营,更没有迎合品牌化和品质化的消费途径。
“二七商圈正处于新一轮的城市更新进程中,新项目和新业态不断涌现,令商圈以原有以零售为主的百货逐步扩展到现在一站式注重体验性的购物中心,从面向年轻、学生客群的光彩市场、百年德化等商业步行街升级到中高端的大卫城、万象城等购物中心。”业内人士指出,2006年开始形成的百盛、金博大、光彩等商场,随着二七商圈的更新迭代,其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转型升级】
抢占年轻人后半夜消费
光彩市场现任掌舵者并未坐以待毙,认清了现状后,他们也在寻找各种途径自救。
“小刘总”接手天达光彩后,只不过一年半时间,天达光彩一楼已从服装市场转型为餐饮市场。中午时分,就餐者几乎坐满了整个大厅。被注入80后新鲜血液后,这个老旧的市场迎来第二春。
鸿成光彩也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造。2016年6月份,鸿成光彩挖来一位杭派高管,名字叫徐峰。他被寄予最大的革新期望。
经过半年的考察,徐峰确定了一个名字叫“光彩Fans不夜港”的转型战略,定位就是错位经营。
“光彩市场的根是年轻人、学生,他们的消费特征是追求时尚、前卫和炫酷,而且是晚上消费,他们会淡化一线、二线的品牌概念。10点后,年轻人喝酒、唱歌、玩电玩、吃饭、住宿去哪儿?就在这儿。”徐峰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购物中心、综合体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错位经营,才能走下去。”
为此,他整体投入5000万元,试图复盘昔日光彩市场,全方位的升级改造将在十一左右完成。
这场复盘战究竟有多大胜算?老去的光彩市场何时再现光彩?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