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改成的村党支部
改造前的老房子
百草园里的花田
美丽乡村游人如织 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张海涛刘红涛
一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役,正在改变我们的时代。国企,“企”前有“国”,社会责任在肩,于这场战役中当如何作为?
从闭塞贫困到活力充盈,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勾勒出令人振奋的贫困村发展曲线。探究其成长密码,记者发现,在此投资的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不忘初心,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常年深耕这片土地,不仅带动贫困村民持续增收致富,还成功激活了山乡的内生动力,描绘出国企扶贫的精彩样本。
进山记不算小账算大账
卢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卢氏县自然状况的写照,也揭示出其面临的发展之困:山区面积大,生存条件艰难,经济基础薄弱。
官道口镇新坪村是卢氏县贫困村的典型,这里地处三县交界,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状态。全村329户人家,分为10个村民组,散居在12平方公里的沟沟岔岔中,贫困户多达74户。
“村里只有两座砖砌房,其余都是土坯房,贫困户缺油少盐。”7月8日,回忆起过去的穷日子,村支书鲁彦玲记忆犹新。农业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无其他产业,村集体收入一片空白。村民思想视野受限,外出务工的很少。
新坪村虽然非常贫困,但也有“富饶”的一面:青山如黛,碧水长流,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许多村民清楚地记得,变化是从2003年开始的。
“青山绿水打动了我们,村里的贫困状况更‘打动’了我们。”2003年,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受邀来新坪村考察,党委书记、总经理巴振东对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此外,当时新坪一些村民为了生计已在破坏生态,这也让巴振东等颇感痛心。
公交与市井巷陌的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始终践行“线路有终点,服务无止境”的理念,换来群众满意口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已融入企业血脉。
投资新坪村的决定,让这份社会责任感从郑州又延伸到伏牛山中。公司要利用当地天然河道,发展漂流项目,打造“豫西大峡谷”景区。
这也是一举多赢的投资: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此前也有旅行社等旅游项目,在此投资可以进一步拓展业务,乡村旅游项目不同于种植、养殖项目,稳定性可持续性更强,能更好地实现保生态富乡村的目的。
在市场上纵横捭阖须遵从资本逻辑,但进山扎根,仅仅如此显然不够。
在豫西大峡谷景区负责人田伟眼中,公司的“国企基因”是鲜明特征。“国企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只有帮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与村庄共生共荣,才能有长远发展的沃土。”
在新坪村的核心景区,如今一座污水处理厂每天运转,将村中的污水收集处理,确保群山间清水长流。
这是豫西大峡谷景区夯实新坪村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
公司捐赠累计超过300万元,村中的饮水管道、护村路坝、路灯等先后“上岗”,村庄面貌一新。
此外,公司还连续多年出资为新坪村村民缴纳新农保,设立“勤学有为”奖学金,其中一本以上的大学新生能领到万元奖学金。一些普通岗位,优先招聘新坪村的贫困户。土地流转费用也高于当地群众之间流转的标准。
多年来,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没有把豫西大峡谷视为赢利点,旅游收入几乎全用于景区发展与当地民生投入。不算小账算大账,也让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夯实了发展之基。
富山记不忘初心谋带动
胡随玲是新坪村河沟组的贫困户,过去守着几亩薄田艰辛度日。
现在,表面上看起来胡随玲的日子还和过去一样,平日里在河沟组的农田里辛勤劳动。
但实际上生活已悄然改变,她成了拿“三金”的农业工人:土地流转给景区有“租金”、为景区干农活有“薪金”、房屋入股有“股金”。
胡随玲个人生活的变化离不开景区发展的带动作用。
随着景区旅游业务的开展,村里的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首先被带动起来。
7月7日是周五,下午陆续有客人光临曲淑芳的农家乐,她也开启了自己的忙碌模式。
“俺家有15个房间提供住宿,加上餐饮,现在一年挣个十几万元没问题。”曲淑芳忙里偷闲接受记者的采访。
眼下,像这样的农家乐宾馆,村里已发展70多家,村民纷纷盖起新楼房,开上了小轿车。贫困户乔海平原来在曲淑芳的农家乐打工,随着经验的积累,今年4月他自己独立门户,也当上了农家乐老板。
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吃、住、行、游、购、娱”上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好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慢慢回归故乡。
但新坪村村民居住分散,很多贫困户远离核心景区,带动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前年,景区又做出被业内认为“不务正业”的举动,决定开发特色农业项目——豫西百草园,流转村中土地,种植中草药、花卉等。
方案刚刚提出,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上就响起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担心这个项目的收益前景。
公司领导及时指出,不能忘了当初来新坪投资的初衷,带动贫困地区发展与公司发展是共赢关系,不能过于急功近利。
多年来,是否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能否实现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已成为大峡谷景区实施项目的重要原则。
中草药市场波动小,亩均收益高,既能调整当地农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又能增加群众务工收入,对贫困户具有长效带动作用。
目前百草园已初具规模,流转河沟组、北坪组农田1000多亩,荒僻的山沟成了花草的海洋。
“家里土地全流转给了百草园,流转费有四五千元,在百草园干活一年还能挣七八千元。”胡随玲说。
目前村里有18户与百草园签订了劳动合同,加上临时用工,在景区参加劳动的已达100多人。
同时,景区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将百草园所在的河沟组28座几近废弃的农家院进行改造,建设民俗文化村。屋主以房屋、宅基地入股的形式和百草园紧密联系在一起。
此外,部分村民组搬出深山后,景区还在新村旁建设了大型停车场,如今已带动发展6家农家乐。
出“山”记激活动能拔穷根
在新坪村南坪组的后山上,今年春上新栽的桃树苗正在一点点长高,一片片田地充满生机和希望。
“受景区百草园项目启发,我们村自己实施了百果园项目,村民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还与专业老板合作经营。”鲁彦玲说。
仅仅靠帮扶不是长久之计,乡村脱贫人的因素很重要,有了内生动力、造血功能,乡村才能不断自我发展。
随着大峡谷景区的发展,世代闭塞的山乡打开眼界,村民发展致富的劲头越来越足。
在村民陈万茹记忆里,过去农闲时人们打牌喝酒,糟蹋钱还滋生坏风气。“现在情况大变,旅游旺季忙旅游,旅游淡季外出打工做生意,村里几乎看不见闲人。”
同时,豫西大峡谷景区在全力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还在“扶智”上积极作为,努力激活乡村潜在动能。组织村民去外地学习参观,邀请星级宾馆的工作人员来做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化活动,让山村不断涌动起发展活力。
在大峡谷景区实施了百草园项目后,村干部找到景区负责人,想利用村中另外的农田,再上个百果园项目。
为帮助新坪村实现自我发展,景区就鼓励百果园项目由村民自己干。
百果园现在有500多亩,计划在桃树上嫁接多种水果,春夏秋三季有果,以采摘观光园的形式运营。今后,将与景区的漂流项目、百草园项目实现有机互补。
“百果园虽然能给群众带来收益,但只是我们栽下的‘梧桐树’,要通过这棵‘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鲁彦玲说。
原来,村里还有更大的目标。百果园所在的南坪村民组,有许多破旧民居。村里打算利用这些院落,修旧如旧,通过百果园引来游客,发展乡土味道浓郁的农家乐休闲服务。村里已经组织群众到省内外多个知名乡村学习。
老支书杨玉波说,过去村民靠山吃山,偷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人都受过处罚。如今都已意识到良好的生态才是村里最大的财富。
村头有一株百年核桃树,百果园规划的新道路专门为它让路,守护好村庄的历史记忆。
新坪村村民的视野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让人刮目相看。如今的新坪村,发展活力处处可见。昔日保守消极的村民,已经跳出了闭塞的“大山”。
按照大峡谷景区的规划,未来将采用公司+合作社的方式,将中草药面积增加到3万亩,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发展中草药深加工,带动5000名以上农民致富。
81岁的村民代发有如今日子幸福,曾发自肺腑地对前来视察的领导说:“俺们以后的日子会更好!”
新坪,正在孕育新的风景。
专家点评
扶贫也是扶自己
□廖富洲
精准脱贫是我省当前的中心任务,怎样精准地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卢氏县新坪村通过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开发当地旅游资源而加快发展的事例再次说明,依托贫困乡村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挥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农户脱贫致富,是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
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性强,是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对于扩大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经济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很多贫困乡村像新坪村一样,虽然闭塞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低,生存条件艰难,但是也有“富饶”的一面:原始的自然风貌大多保存完好,资源和环境没有被破坏性开发,青山如黛,碧水长流,发展乡村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果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或社会力量能够像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这样,充分挖掘贫困乡村的发展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开发当地资源,培育和壮大特色扶贫产业,不仅可以切实带动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参与其中,脱贫致富,激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发展之路,而且也彰显了国有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社会责任担当,也能够获得越来越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牢固基础。
(作者系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