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老太蹲守小区门口十多天 “逮”好人表达感谢

作者:朱建豪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17-07-13 07:49:00
分享

郑州老太蹲守小区门口十多天 “逮”好人表达感谢

  暖心的快递小伙王坤

□记者 朱建豪 实习生 朱王威娜 文图

核心提示|“可逮住人啦。”前天下午,66岁的张苗云坐在小区门口,看到骑着电动车来送快递的快递员,老太太一把拽住了他……原来,10多天前,老人在路边拾破烂时中暑,险些栽倒在地,是这位快递小伙儿放下手中的活,将老人送回了家。这一逮,又演绎出一段后续……

讲诉

迷迷糊糊中跑来个快递员

闲不住的张苗云,这几天终于算是闲下来了,除了吃饭,她唯一做的事就是等人。

老太太家住郑州中原区颍河南里小区。老伴在小区看大门,她一个人闲着没事时,就好出去遛弯。遛弯时手闲不住,爱捡点瓶瓶罐罐,卖个块儿八角的,有点总比没有强。但是,10多天前的中午,为了拾破烂,她差点就回不了家。好在,她遇到了一个人。

6月28日下午,吃罢午饭,张苗云又出来捡破烂。下午4点左右,正在院里整理劳动成果时,张苗云突然感觉“天旋地转”,几乎要倒下去。迷糊中,她看到一个小伙儿停下电动车,跑过来扶住了她。

“天儿这么热,您这么大年纪,怎么不在家休息啊?”小伙儿一边走一边问。张苗云说:“能挣一点是一点呗。”

小伙儿问啥她说啥,一人一句,将张苗云送回了家。见张苗云安然无恙,小伙儿就离开了。张苗云说,要不是小伙儿帮忙,自己可能倒地不起。

张苗云说,事过两天后,家里又遇到一个事。那天,张苗云捡破烂回家发现,家里放钱的地方多了100元钱,角落里还有一箱牛奶。张苗云以为,这肯定是哪个亲戚来看望他们老两口,老头子在家收的东西。老伴回家说,“有个送快递的小伙儿,说是送给你的,让你补补身体”。这话让张苗云一愣,咱又没送快递的亲戚。话说完,她想起了那天送她回家的快递员。这时再看这牛奶和钱,张苗云有些不安。

坚持

蹲守小区门口等待100块钱的主人

自那天起,张苗云总是在小区门口走动,留意着来小区送快递的快递员。一个星期以后,张苗云终于看到了一个快递员,那天就是他,送自己回家。

“孩儿,你先别忙,我问你,我家的一箱牛奶和100块钱,是不是你送的?肯定是你吧?”张苗云问。

“送你,你就喝呗。”小伙儿笑着说。看来,就是他送的。

“孩儿啊,你送快递,挣钱也不容易啊,你看这大热天的。”张苗云说着,起身往回走,“你等会儿,我把钱给你,我不能要。”

“不用了,别拿了,我这儿有急件,我得抓紧给人送去。”小伙儿骑上电动车又走了。

小伙儿走了,张苗云内心开始翻腾。

“年纪轻轻,也不知道寻媳妇没,买房没,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挣钱又这么不容易,我怎么心安呢?”张苗云一直念叨。

张苗云有些后悔,后悔没有把小伙儿留住,把钱还给他,又有些生自己的气,竟忘记留个手机号。

自那天后,张苗云特别留意来小区的快递员,又在小区收发室翻包裹,看看包裹上会不会有快递员的电话。别人告诉她,包裹上不会有快递员电话。她又问附近居民和商户,谁有快递员电话。别人说,大家都没有专门留这个快递员的电话。张苗云想到了大河报,向记者求助,希望找到这个小伙儿,并“好好表扬表扬他”。同时,她继续在门口蹲守。

感动

一说退钱小伙儿又“加码”了

前天下午4点多,快递小伙儿终于又出现在小区门口。张苗云一把抓住他说:“你给我留个电话吧,上次走得急,忘记要电话了。”

“不用不用。”小伙儿举起两个手摆动着。

“你要不留电话,你就把100块钱拿回去。”张苗云拉下脸说。见此,小伙儿才留下手机号。旁边有街坊说,这小伙儿送快递,跟别人也不一样,别人送到收发室就走了,只有他,爬楼梯,给人一件一件送到家,天天一身汗。

小伙儿是商丘人,名叫王坤,今年32岁,在郑州当京东快递员已经一年了。那天,他来小区送快递,发现院中有个老太太,走路摇摇晃晃,像要晕倒,他立即过去扶住,将老人送回家。通过聊天,王坤得知,老太太两个女儿远嫁外地,一个儿子在南三环打工,工作太忙难以周到照顾老人,两位老人一个看大门、一个捡破烂,月入不到800元。

“我见不得老人受穷。”王坤说,看见捡破烂的老人,乞讨的老人,都会力所能及给点帮助。张苗云这么大年纪还这么勤劳,让他想起了远在老家的奶奶。张苗云就像奶奶一样,一辈子闲不住。

王坤说,他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并不图什么回报,没想到老太太不辞辛苦,一直在小区门口守着,一会儿说感谢,一会儿说退钱,倒弄得他有些不好意思了。

说到100元钱,王坤说,多的钱他也没有,100元钱是自己的心意,以后自己每月都会给老两口100元钱,自己多送点快递,腿脚再勤快点就赶过来了。这个决定,王坤并没有告诉张苗云,他怕老太太有心理负担。

“我不图名不图利,什么都不图,就图个自己心安。”王坤说。

张苗云又提还钱,王坤再三推辞,都有些急了。

王坤跨上电动车,一拧车把,走了。张苗云看着走远的王坤,感叹道:“哎,这小伙儿真是……”

心安即是归处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逮坏人的事儿不稀罕,但“逮好人”着实不多见。张苗云老人守株待兔式天天守候在小区门口,只为“逮住”那个曾经帮助自己的小伙子,把小伙子悄悄留给自己的钱还给他。张苗云老人的执著令人肃然起敬,比这更值得称道的是她豁达的心态——虽然老人的日子过得有点拮据,但在面对小伙子悄悄送来的钱物时,老人不仅没有坦然受之,反而还因此惴惴不安:“年纪轻轻,也不知道寻媳妇没,买房没,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挣钱又这么不容易,我怎么心安呢?”

实际上,如果张苗云老人默不作声,没有人知道小伙子曾经帮过她,对于小伙子送来的钱和物,她也完全可以假装看不见,没必要心急火燎地四处打听小伙子的消息。同样的,面对身体突然不适的张苗云老人,救人小伙也可以“路人甲”的身份视而不见,完全没必要先救人后捐钱,深度参与其中。当然,这些假设并不存在,知恩图报的张苗云老人和润物无声的救人小伙,共同演绎了一个温暖的市井故事,同时也给围观者留下了一段可供咂摸的城市佳话。

也许只是一种巧合,助人的小伙子和受助的老人都不约而同提到了“心安”——老人因无功受禄于心不安,小伙子助人则不图名利只为心安。看得出来,受助者和助人者都以“心安”为价值指向,他们的一举一动因此都遵循着内心深处的召唤。不需要太多华丽辞藻的点缀,这种朴素的价值观本身就已足够感人,世事纷纭,遵从内心深处最质朴的善念,每个人都可以穿越世俗的羁绊,展现出傲然独立的精神世界。虽然只是市井坊间的小人物,谁又能说他们不是内心充盈的大赢家?

所谓心安即是归处,心之所属即是我们目之所及、力之所向。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不是表现在长篇累牍的叙述中,更不是隐藏在光鲜照人的朋友圈里,只是映射在我们不肯轻易示人的内心最深处。一念花开,一念花落。心之所持,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感觉。相比起随处可见的各类温情故事,更令人欣慰的是,此类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有一颗平和而坚定的心,由此共同组成了我们这个城市温情脉脉的人文底色。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有的古朴,有的前卫,有的厚重,有的新锐……如果遴选郑州的文化符号,我希望能投敦亲睦邻一票。从数千年农耕社会绵延至今,这种至真至纯的文化理念仍时时给人惊喜、处处令人感动,尽管带有一丝乡土气息,但却不失为这片黄土地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