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响|榜样引领砥砺前行为中原更出彩贡献力量(下)

作者:刁良梓 来源:河南日报
2017-07-11 07:41:00
分享

榜样引领砥砺前行为中原更出彩贡献力量

——学习陈增喜精神专题研讨会发言摘要(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刁良梓 通讯员 吕瑞天 郭林玲王凯阁 张庆元 袁永强 司马连竹

7月4日下午,学习陈增喜精神专题研讨会在南阳市宛城区举行。二月河、秦俊等著名作家受邀出席研讨会,来自南阳市和宛城区党政机关、科技战线、涉农企业的代表,以及我省驻宛媒体代表等20多人参加研讨。

6月29日,《河南日报》刊发长篇人物通讯《为了大地的丰收——记优秀共产党员、南阳市宛城区科技局局长陈增喜》,在南阳市党员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6月30日,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作出批示,要求在全市开展向陈增喜学习的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陈增喜一心为公、坚定信念、永葆本色、扎根奉献的精神品格,为南阳转型跨越发展和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研讨会上,代表们围绕陈增喜的精神实质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示要以陈增喜为榜样,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勇立新功。现将发言内容摘要编发,以飨读者。

科技战线的优秀老兵

——南阳市科技局副局长王东良

反响|榜样引领砥砺前行为中原更出彩贡献力量(下)

陈增喜是一个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科技干部,要想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仅需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觉悟,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陈增喜为了学得这项“本领”,成为农民朋友的“百事通”,多年来勤学不辍,自学麦子、水果、红薯等诸多非自己专业领域的农业知识。作为基层科技工作者,需要有陈增喜同志这样的觉悟,更需要有他这样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为人民群众解决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才能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陈增喜是科技引领经济建设的践行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身为科技工作者,不能闭门造车,不能让研究脱离生产实际,而要让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增喜同志是这方面的楷模。他将沼液废水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了改造滩涂地的大功臣,将酸臭难闻的“面酱糟”变成营养丰富的好饲料,帮助企业每年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喜同志运用科技知识促进经济建设的事迹很多,这也为我们基层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

陈增喜是一名出色的科技工作领导者。作为宛城区科技局局长,在宛城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他带领宛城区连续六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荣誉称号。为了解决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他积极探索“支部+协会+党群信用联合体”的“双加模式”,最终在全市推广,创造了明显的效益。为了提高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菜农的收入,他“偷偷”挤上火车,为宛城区菜农“抢”来了1100余吨蔬菜进京的购销合同。身为一名科技领导干部,陈增喜不仅要为一家一户的农业问题坐诊,还要为整个宛城区的农业发展把脉。如今,他瞄上了艾草产业,风风火火地忙起了宛艾推广计划。

这就是陈增喜,科技战线的一名优秀老兵。

用科技让群众走向富裕

——省科技咨询业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魏仲建

反响|榜样引领砥砺前行为中原更出彩贡献力量(下)

我与陈增喜同志相识多年,在我眼中,他工作充满热情,充满干劲,每年多次奔波到郑州申报项目,协助企业申报专利成果;他为人实在,朴实无华,如同农民朋友的兄弟一样亲切;他谦虚严谨,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他博物通达,工作行之有效,是百姓深信不疑的“智囊”,他用自己的科技知识让千千万万南阳群众告别穷困,发家致富。

陈增喜同志是干部中的“青竹”,也是科研界的一股清流。作为科技工作者,他没有把自己的架子端得很高,“我是农民的儿子,要让乡亲们都能吃饱饭”是他的追求。他通过科技创新,成功建立5个绿色蔬菜科技示范基地,面积1.5万亩,建立15个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面积达3万多亩,辐射带动一大批种植、养殖户开展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帮农民摆脱蛮干硬干的现状。同时他创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艾草联盟”,一个个创新与突破都使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显著提高,有效推动了都市生态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同为科技工作者,我深知科研之路不易,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无畏精神。为寻找水稻良种,他21天跑遍江苏、上海、福建等地,一家一家拜访取经,带回种子后一个一个实验;跨界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成功实现“农业专家系统”的华丽转身……他这一路走来我没有亲身相随,但他的心路历程我却深有所感,坦白地讲,他的壮举让南阳科技系统为之骄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35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乡野,他的名片传遍大街小巷,让更多群众走上小康路。而他初心未变,在他看来,动动嘴皮子,撸撸袖管子,就能让农民朋友致富,是最让他“得劲儿”的事儿。

同为科技工作者,看到陈增喜同志把科技工作融入到了经济工作中,很好地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他是全省科技系统学习的榜样,在此,我真心向他致敬!

是领导,更是良师益友

——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希

反响|榜样引领砥砺前行为中原更出彩贡献力量(下)

作为企业家,我想谈谈我们眼中的陈局长。说起来,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和陈局长缘分不浅。公司之所以入驻宛城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缘于和陈局长的几面之缘。凭着短暂的相处,我们断定,这是一个真懂技术、真能办事的真诚干部,企业落户宛城区,心里踏实。

陈局长常说,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帮助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每当企业遇到科技方面的难题时,陈局长总是一喊即到,从不推托。为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陈局长的带领下,宛城区科技局加大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目前我公司拥有“河南省创面修复及瘢痕防治材料研究”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创伤高分子敷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四个省级研发平台,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已处于领先水平。

知识产权是一个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而很多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陈局长对此是急在心头,愁上眉头。他引导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引导我们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并定期组织企业召开知识产权战略研讨会,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在陈局长的帮助下,截至目前,我公司已申请国家专利80项。去年,我公司是全市唯一通过PCT国家专利申请的企业。而这些成果的背后都饱含着陈局长的汗水和付出。

陈局长的真诚,想必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有所体会。还记得前年,公司刚入驻高新园区不久,陈局长就着手帮我们编制高新企业申报材料,为了赶时间节点,他自己先垫付了两三千元的材料费和申报费。而这件事,过了半年我们才从别人口中得知。至今回想起来,仍是感动不已。

对于我们来说,他不仅是陈局长,是领导,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时刻为群众着想的好局长

——南阳市宛城区老农经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杨倩

反响|榜样引领砥砺前行为中原更出彩贡献力量(下)

我曾经是一个下岗女工,一度很迷茫,不知道以后的生活该往哪里走。后来,朋友给我介绍说陈局长是远近有名的农业专家,平易近人,愿意为群众出谋划策。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陈局长,他非常热情地帮我分析种啥好、怎么种,还带着我出去考察。在他的帮助下,我成立了宛城区老农经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

南阳有酿制黄酒的传统,企业众多。在黄酒酿制中,有一种特殊的红米谷酿出的“红黄酒”质量上乘,高出普通黄酒价格30%左右,但这种南阳盆地特有的优质原材料,由于缺少良种,近几年已“濒临绝迹”。早在2014年,为抢救这一传统优质作物,陈局长六赴山西,终于找到这种红米谷良种,他建议恢复传统的红米谷种植。他手把手教我们种植,很多时候,中午田间地头骄阳似火,做完技术指导,已经中午十二点多了,他却坚持回家吃饭,多年来从未在合作社吃过一顿饭。在他的帮助下,老农经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大面积种植成功,并在去年成功酿制出南阳红酒谷系列黄酒,安神助眠,一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好评。

陈局长时刻不忘扶贫工作,一心一意为贫困户谋脱贫。他结合政策,提议我们合作社再建个扶贫产业园,帮助贫困家庭脱贫。在陈局长的帮扶下,现如今,我的合作社已建成优良品种培育基地50亩,种植红米谷1000亩,发展蔬菜大棚92个,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

陈局长是高级农艺师,是远近闻名的专家,但他从来没有官架子,一年有200多天都在农村,跟农民群众在一起。他下乡为群众讲课,到合作社开讲座,从来都是免费的,不计回报。有时候陈局长干脆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耐心地讲解,一讲就是大半天,滔滔不绝,不知疲倦。

我们合作社今天取得的成就,离不开陈局长的热心帮扶。我发自肺腑地说一句:陈局长是为我们农民着想的好局长,我永远忘不了陈局长的恩情。

值得每一个媒体人学习弘扬

——人民网记者程明辉

反响|榜样引领砥砺前行为中原更出彩贡献力量(下)

我之前在报端和网络上零零星星看到过关于陈增喜同志的报道,但当我读到《河南日报》刊发的长篇通讯《为了大地的丰收》时,内心激情澎湃,备受感染。这篇报道有稻香味,很接地气,可圈可点,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再现了优秀共产党员、宛城区科技局局长陈增喜35年如一日扎根农技一线的至诚之心,生动诠释了一位基层科级干部身上的优秀品质,令人动容。

通过向陈增喜同志学习,我想到了我们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主席曾经有一个生动的比喻:“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群众眼里,陈增喜是“三多”局长:朋友多、电话多、下乡多。《河南日报》对陈增喜的报道中提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她总结陈增喜同志是“三真”局长:真懂,真干,真诚。从群众的评价来看,陈增喜同志始终践行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而他所取得的成绩,也证明了这套方法是最务实的工作方法,也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宛城区5个绿色蔬菜科技示范基地、15个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余家农业部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几乎都是在陈增喜的规划、指导下发展起来的;该区3个众创空间、1个科技孵化器、诸多企业研发中心等,他早已烂熟于心。他从不是嘴皮子干部,身先士卒是他的座右铭。他时刻把群众背在身上,当作亲人,把群众迫切需要作为第一信号。从风华正茂到不惑之年,陈增喜用35年的工作精神向我们诠释了南阳宛城的一个为官为民的“四有”局长,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陈增喜同志实实在在的工作精神,值得每一个媒体人去学习。我们要尽己所能,使陈增喜同志的先进事迹广为传播,让陈增喜精神的光辉照耀全国。

时代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孙喜增

反响|榜样引领砥砺前行为中原更出彩贡献力量(下)

作为同行,我首先为《河南日报》对陈增喜的报道点赞。这个时代需要正能量的传播,陈增喜的精神品质值得被更多人所知。我们的工作都很普通,但总有人能做出不一样的精彩。在相同的时间里,每个人产生着不同的能量,有着不同的工作实效,与陈增喜同志相比,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否像他一样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认真态度?我认为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

我常思考这样一句话: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这句话何尝不是对陈增喜同志最真实的写照。他长年累月奔波在乡野土地上,紧贴群众生活。作为南阳市宛城区科技局局长,他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在他的带领下,宛城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等荣誉称号。陈增喜始终承担着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担当和责任,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已是他的一种使命。

我之所以理解陈增喜同志,是因为我也是像他一样执着无悔。我和增喜同志不仅名字很相似,其实在许多方面我们也有相似之处。我也出生在农村,年轻时候的生活环境和吃过的苦,造就了我现在的性格以及对工作的态度,所以我更能读懂陈增喜的精神内涵。

生活里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工作上的新问题、新领域,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去掌握新的技能,不懂的问题要善于钻研和请教他人。我欣赏陈增喜同志身上那股不服输不怕难的拼劲儿,其实我们都不需要什么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事迹,我们需要的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一样的峥嵘岁月,相同的时代机遇。可在陈增喜身上,却发挥出这么大的能量,他作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任年华流转而初心依旧,其精神品质确实值得我们所有人品读和学习。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