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10年,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河南和其他18个省市一起,开启了援疆工作的新征程。
河南援疆队伍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展现河南政治担当,用奉献、青春、热血、汗水倾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今日起,让我们走进援疆一线哈密,从援疆干部排满的工作日志中,从葡萄农户的热火干劲里,从哈萨克牧民孩子的笑脸上,感受豫哈两地的深情厚谊。
□本报记者柯杨冯军福
天山脚下,援疆脚步铿锵有力;戈壁滩上,豫哈两地情深意长。
自中央2010年发出推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号召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硬件”到“软件”并重、“输血”向“造血”过渡、“引智”与“育人”同步,7年来,初步形成了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卫生援疆、产业援疆的“立体新格局”。“十二五”期间,我省共选派376名计划内援疆干部、550多名医务支教人员和1000多名技术人员奔赴哈密,深入哈密各个角落,全力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伟大工程。
产业援疆,让经济活起来
【故事】7月4日,在哈密伊吾县淖毛湖的哈密瓜种植基地,一箱箱哈密瓜正被装上车,即将销往全国各地。60多岁的买买提·热合曼满脸欣喜:“今年的瓜销路不用愁了,多亏了河南亲人帮忙!”
淖毛湖“藏”在浩瀚的戈壁深处。前些年,这里因为物流不畅,卖瓜难成了瓜农一大心病。河南援疆干部打开思路主动作为,在郑州建起了新疆农产品交易馆,同时在淘宝、京东等平台设特产馆,广辟网上网下多种销售渠道,让哈密的农产品香飘全国乃至全世界。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实施产业援疆,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已经成为拉动哈密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4年建成投用的正负800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向河南输送清洁电源500多亿度,将哈密的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升值。洛阳双瑞风电、河南能化等一大批豫籍企业,在哈密投建的产业项目达100多个,到位资金260亿元。
扶持产业促进就业。扶持伊州区花园乡、五堡镇等乡镇民族服装厂,引进开封汴绣建起巴里坤刺绣产业园,助力建起上万亩枣园基地……河南促成了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形成,吸纳哈密近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旅游援疆已见成效。近几年来,河南多次举办“万人游哈密”“哈密旅游进中原”等一系列活动,并在全国率先用5A级景区对口帮扶哈密所有旅游景区,不仅推动了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哈密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556元增至2473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更是由5000余元增至11651元。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凝结着河南援疆队伍的努力、汗水和创意。
民生援疆,让日子美起来
【故事】7月6日下午,哈密伊吾县下马崖乡。65岁的农民画家茹子瓦妮罕·库尔班正在创作。画布上,一座座色彩鲜艳的安居房整齐排列,老人聊着天,孩子在嬉戏,一派静谧祥和。
“河南亲人为我们做的实事儿,数也数不清。”她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
援疆大计,民生为本。我省实施精准援疆,将援疆资金大多用在了当地民生的改善上。
富民先安居。“十二五”期间,河南共为哈密建造4.02万套富民安居和定居兴牧房,15万农牧民群众搬进新居,10.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结束了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
医疗是根基。“十二五”期间,我省各大医院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哈密接诊8.2万余人次,建起了以哈密地区中心医院为主体、覆盖哈密所有乡镇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会诊系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治好病。
教育为大计。2014年以来,我省先后选派援疆教师162人、优秀大学生赴哈密顶岗实习支教共497人;得益于援疆资金的支持,11000多名各族中小学生用上了新校舍,15000余名教师和各类技能人才得到培训。
文化援疆,让血脉连起来
【故事】提起3年前听过的一场报告会,党员热夏提·热合曼依然激动不已:“河南亲人把河南的优秀文化、伟大精神带到了我们身边。”
这场报告会于2014年2月举行。当时,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红旗渠精神讲解员李蕾等受邀来到哈密,把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讲给了哈密干部群众听。“焦裕禄的先进事迹让我几次落泪,也激励着我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他说。
截至目前,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与哈密地委党校、十三师党校实现了结对共建。这项创新机制,大大提升了哈密地区的党员干部修养,拓展创新了哈密干部人才培养方式。
河南的艺术家们先后把《全家福》《朝阳沟》《七品芝麻官》《程婴救孤》《红灯记》《包青天》等豫剧名段带到哈密,精湛的演出、优美的唱腔,每到一处都“圈粉”众多。
车师古道金鼓擂,玉门关外春风烈。为边疆奉献,为人生添彩,这是河南的担当,也是河南援疆队伍的坚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