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旅发委:以创意改革“大刀阔斧”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作者:卢小伟 刘玉锋 来源:华声在线
2017-07-04 11:37:44
分享

湖南省旅发委:以创意改革“大刀阔斧”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华声在线7月4日讯(通讯员 谢镐平 记者 卢小伟 刘玉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湖南是文化资源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大省,如何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事关全局,大有文章可做。近年来,湖南省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融合发力,从政策、品牌、项目、营销和管理等方面入手,探索了一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政策:发挥战略导向作用

湖湘大地,文化源远流长,山水雄奇俊秀,每一处文化实体都自成风景,每一方山水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味。文化与旅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有机、系统的整体。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以战略眼光和顶层思维,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了《湖南省消费导向型旅游投资促进计划》、《关于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湘潭(韶山)建设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充分发挥了政策的战略导向作用,指导文化旅游健康发展。

2016年以来,我省文旅融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去年3月30日,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对建设旅游强省进行了决策部署;11月15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将全域旅游基地作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抓手,并用一个专门部分来安排部署。 今年1月19日,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坚持基础设施与市场营销同步,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省人代会之后,各市州相继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或全域旅游动员会,出台了旅游业发展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湖南省旅发委:以创意改革“大刀阔斧”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品牌:增强整体品位和形象

提起湖南文化旅游,有人欣赏“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有人向往韶山的革命摇篮,有人钟情湘西的神奇秀丽,有人则还缺乏清晰的认知……如何让湖南文旅的气质形象更加突出?

近年来,湖南以统筹谋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为原则,新推出了“锦绣潇湘 伟人故里——湖南如此多娇”的旅游品牌,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品牌、线路品牌、休闲品牌、节会品牌和演艺品牌,构建了文化旅游品牌体系,使文化旅游的总体品味和整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在景区景点品牌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全省101个4A级以上旅游区点中,有49个属于文化型旅游区点,占比接近50%。其中,以韶山为龙头的红色旅游发展迅猛,2016年我省主要红色旅游区(点)接待国内外游客9200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550亿元,均同比增长15%;凤凰古城通过挖掘整湘西边城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衡阳南岳旅游区则发挥宗教名山的品牌效应,岳阳岳阳楼、怀化洪江古商城、芷江和平文化城等文化旅游区,均注重品牌建设,广受游客欢迎。

在文化旅游线路建设上,我省重点推出了世界遗产精品旅游线、张吉怀生态文化精品旅游线、湘南寻根祭祖精品旅游线、湘东红色文化与休闲精品旅游线、湘中大梅山文化精品旅游线、湘北环洞庭湖生态文化度假精品旅游线、伟人故里“红三角”精品旅游线、湘江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等八条省级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在休闲、节会和演艺方面,近年来打造了长沙歌厅文化、酒吧文化及各市州美食文化,形成了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连续15年举办)、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连续13年举办)、中国湖南旅游产业博览会(连续7年举办)等重要品牌节会活动,并先后培育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天门狐仙 新刘海砍樵》、《魅力湘西》、《边城》等深受游客喜爱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成为文旅跨界融合的典范。

湖南省旅发委:以创意改革“大刀阔斧”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项目:推动融合发展落到实处

如果说品牌是文化旅游的“面”和“魂”,那么项目就是融合发展的“体”和“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要落到实处,见到成效,需要以项目建设为有力抓手来推动实施。

近年来,我省通过规划引领、重点建设和示范带动,实施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规划引导上,先后编制印发《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神奇湘东”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大湘南旅游发展规划》、《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规划》湖南部分规划,指导市、县、景区编制旅游规划100多个,切实把文化旅游融入到规划编制当中。记者从省旅发委获悉,我省“十三五”旅游规划中要建设十二个功能区,其中有八个是文化旅游功能区。

在重点项目上,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在建重点旅游项目463个,总投资6598.22亿元,其中文化旅游类项目161个,总投资3197.73亿元,占比分别达到34.8%和48.5%。今年一季度,全省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在建旅游项目达469个,其中涉及文化旅游类项目215个,占比45.8%,文化旅游项目已经成为全省投资的重点、发展的热点、开放的亮点。

示范带动作用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新化县、凤凰县、新宁县和韶山市4个首批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平均接待旅游者人次增长率为27.46%,平均旅游总收入增长率达27%,分别高出全省增长水平9.15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同时4个县基础设施投入和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效进一步彰显。

湖南省旅发委:以创意改革“大刀阔斧”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曾经,人们用“酒香不怕巷子深”来形容好的东西会口耳相传,不胫而走。但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好品质不一定带来好收获,酒香也怕巷子深。

为了提升湖南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我省坚持整合资源精准营销,发挥节会展会和媒体的传播力,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和高水平的宣传推介活动。

充分利用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平台、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等平台开展系列旅游营销活动。2016年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期间成功举办“美丽中国·快乐湖南”旅游推介会,向世界展示文化湖南多娇风采,全面提升“锦绣潇湘”湖南旅游品牌整体形象。

加强与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湘桂高铁沿线省区的合作,开发高铁沿线旅游市场。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平台,推动两省旅游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做强“锦绣潇湘”和“清新福建”品牌。成立沪昆高铁湖南穿越之旅推广联盟、大湘东文化旅游经济带合作联盟、张吉怀旅游合作共同体、崀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合作联盟等,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积极探索建立海内外营销渠道,在韩国首尔等主要客源城市设立旅游宣传推广体验中心,选取境外主要客源城市与全省有关市州结为旅游友好城市,先后邀请俄罗斯、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的媒体和旅行商来湖南考察踩线,进一步开拓国际客源市场。

充分发挥媒体传播力,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推出“锦绣潇湘、伟人故里——湖南如此多娇”旅游形象宣传片,在旅游卫视和腾讯旅游推出《魅力中国旅在全域》湖南旅游视频访谈栏目,策划推出“跟着诗词(电影、摄影、书画、课本等)游湖南”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与中国旅游报、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华声在线、新湖南、红网、腾讯等开展战略合作,开设湖南旅游专刊、专版、专栏、微信、微博、微视频、APP等,构建立体化的文化旅游宣传网络体系,全方位持续发动营销攻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湖南省旅发委:以创意改革“大刀阔斧”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管理: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文化旅游发展离不开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我省在加大文化旅游融合的同时,努力探索构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新机制,实现监管责任清单化、监管方式信息化、监管治理常态化,为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改变以往旅游部门“单兵作战”的碎片化监管方式,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并印发《湖南省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安全监管工作暂行办法》,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制定实施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安全监管责任清单,明确了旅游、安监、发改、公安(消防)等11个部门对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安全的监管职责,进一步形成监管合力。

推进旅游信息化监管工作,完成《湖南省智慧旅游发展规划(2015~2020)》编制工作,大力推进“湖南旅游诚信监管平台”建设,湖南旅游监管指挥中心正式运行。湖南旅游监管网开通湖南省旅游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及时向游客发布全省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的企业基本信息和诚信经营信息。针对当前互联网条件下自驾游、自助游新业态旅游市场失范、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积极组织开展《新业态旅游现状及安全机制调研》,探索建立新业态旅游市场规范和安全管理机制。

成立依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工作委员会,联合省发改委(物价)、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两打击一整治”专项行动,重拳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2016年全省共出动检查人员1989人次,检查旅游企业1167家,发现并限期整改各类问题634起(处),5家景区被摘牌,10家景区被警告和严重警告。去年对全省27家4A和5A级景区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进一步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强化举措,全面推进旅游市场常态化动态监管。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