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贫困户树榜样 淅川8名党员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

作者:邵可强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17-07-04 07:28:00
分享

□记者 邵可强

核心提示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要想富,关键靠党支部。在南阳市淅川县西簧乡梅池村,8名党员发挥带头作用,成立合作社,助力村民脱贫。

梅池村虽是香菇种植的集中区域,但不少贫困户由于缺乏技术、资金等,种香菇遇到了“底气不足”的情况。为打消贫困户的疑虑,梅池村8名党员筹资近30万元,成立了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这里,可学习、可托管、可打工,一条“支部+合作社”的脱贫之路正在实践中。

问题丨种了1.2万袋香菇,收香菇时发了愁

刘秀华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因病卧床多年后去世,留下两个孩子,一家人在亲戚朋友的接济下勉强度日。2015年6月,梅池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建国入户调查时了解了这个情况,把她家定为自己的帮扶对象,“不知道来家里多少次了,反正狗都认识我了。”黄建国说。

帮扶之后,刘秀华家发生了变化:去年,她家里种了1万袋香菇,政府补贴了5000元。今年她家的香菇产量达到了1.2万袋,收入肯定会增加。

不过,这并没有让刘秀华高兴起来,因为家里缺少劳动力,等香菇成熟采摘时,她就发愁了。她说,香菇棚在离家500米远的树林里,大儿子外出打工了,小儿子还在上学,香菇成熟后需要摘、运、剪、卖等,费时费工。

本来依靠种香菇脱贫的好事儿,在贫困户家里遇到了实际的困难,黄建国不得不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贫困户王新有也是村里最早种香菇的人,和他一起种香菇的村民不少都盖起了两层小楼,而他依然住在老房子里。

“同样的香菇棚,一样的袋子和菌种,我种的产量就是不高。”王新有说,过去,他种香菇遭遇了技术上的难题。

经过走访,像刘秀华、王新有一样遇到问题的贫困户还有很多。有的是因为缺乏资金,想种香菇苦于无法前期投资;有的是家里不宽裕,怕打工赚来的钱打了水漂。

行动丨把贫困户的困难拿到党员大会上讨论

好心不能办了坏事,脱贫不能留下后遗症。村里每月5日是党员活动日,在当天的讨论会上,黄建国把贫困户遇到的烦恼摆上桌面,进行讨论分析。

黄建国说,村里一共有32名党员,除了外出务工的,常驻在村里的党员有20个左右,他们是村里布置任务、落实政策、化解矛盾的“主力军”。

项中山是村主任,因为班子成员正在调整,他又临时“客串”村支书。在党员会上,他说,要让贫困户选择适合自己家庭发展的项目。“有的贫困户发展思路不宽,但踏实肯干,给他们‘刻’个模子就中了。”村会计王新成说。20多人的党员大会上,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在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点子”。

黄建国说,经过商量讨论,梅池村准备成立一个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可优先加入。加入合作社后,香菇棚统一规划建设、香菇架统一订做、香菇袋统一灌装,之后统一管理、收获、销售、分成。

“设想很好,但不少村民单独种习惯了不愿加入,有人对这个办法表示怀疑。”黄建国说。

黄建国召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以及村里的党员商量,最终8名党员决定自筹近30万元,租场地、盖大棚、种香菇,成立起梅池村第一个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

这个合作社就在梅池村村委会旁边的空地上,黑色防晒网下排列着一排排香菇架,上面摆满了香菇袋。据介绍,今年这里计划种10多万袋香菇。

探索丨专业合作社给贫困户树榜样

“在合作社里,他们已经尝试让贫困户来打工,并支付劳动报酬。”黄建国说,他们8名党员就是先带头树个榜样,让村民看见实实在在的发展前景。他们相信,今年丰收后会有贫困户加入进来。

而在大山深处的朝阳寨组,贫困户项俭娃加入了淅川县川山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他给合作社种植核桃、除草等,每个月有1500元的收入。

据了解,这些合作社都是村里党员带头成立的。在梅池村,一条“支部+合作社”的脱贫之路正在实践中。

2016年以来,淅川县向122个贫困村和54个“贫困户5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黄建国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村里的党建工作是切入点,梅池村的“支部+合作社”模式,就是“党建+精准扶贫”的积极探索。

实践证明,农村党建工作是基础工程,特别是贫困村的党建工作如果不到位,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或者会大打折扣,党的脱贫政策就不能如期落实。

那么,淅川县的贫困村如何走出困境?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大河报记者了解到,淅川县深入推进“党建+”工作模式,力争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据介绍,截至今年4月份,该县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各级党组织96个,落实了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在扶贫一线的全覆盖。在全县所有贫困村新建、改建党群服务中心122个,落实培训经费、绩效工资和养老保险金5000余万元,实现基层党建工作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阵地做事。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