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信阳淮滨县饮马港,小麦开始装船。记者吴国强实习生朱哲胡敬超摄影
在船上,袁奎安还种了不少菜。 记者王亚鸽摄影
□记者 刘瑞朝 田园
核心提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样的异地漂泊情思,不仅属杜甫一人所有。在长江上打拼了将近二十年的河南固始人袁奎安,如今已是“鬓已星星也”的六旬老人,多少个春节和中秋,他们这些长江上的异地客,在飘摇不定的货船上度过。
船是他们的工作场所,也是他们长期的家。他们习惯了在船上团圆,在船上吃年夜饭,在船上度过一个个良宵佳节。船上房屋内的很多细节,都体现着家庭的温馨,体现着人情的温暖。
【细节】专门从固始老家带回一大袋子大蒜
武汉东郊,长江南岸,武钢所在地。厂区外的长江上,停靠着来自各地的船只。
袁奎安的货船,已停在江中一个多星期了。他们从南通拉来钢铁厂所需的铁矿粉,等待着钢铁厂的货物计划。为防止船只被江浪冲走,他的货船和另外两艘同样是河南籍的货船,通过手臂粗的缆绳,紧紧地缠绕在一起。
这个地方远离市区,记者一行乘坐汽艇前往货船的途中,长江上波涛汹涌,汽艇颠簸得厉害,惊出一船人的冷汗。今年65岁的袁奎安,早早站在船舷上等待着,用一口正宗的信阳话和大家打着招呼,挨个帮助大家登上他的“固顺10666”号货船。
这是艘万吨级货船,除了驾驶舱外,船上的居室,看上去和陆地上的房间没什么两样。一层是正厅,紧挨着正厅的便是厨房。临近中午,厨房里正在做面条。正厅的圆桌上,放着几瓣蒜。
袁奎安说,在长江上行船,蒜是他们的必备调味品,这也是河南船民的特点。半个月前,他从南京下船后,坐高铁回了一趟固始老家。返回时,他专门从家里带了一大袋子大蒜,放在货船的储物间内。
【温馨】船上房间里的十字绣是老伴生前所绣
袁奎安船上的正厅,布置得很是讲究。电视机嵌在墙壁上,两侧墙上挂的,是几个孙子孙女的
照片。照片里的孩子,都是三四岁的模样。袁奎
安告诉记者,照片里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小的也已经八岁了。
正厅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生意兴隆癸未年社日书”的十字绣。正对电视的墙壁上,沙发的上方,也挂着一组“梅兰竹菊”四幅十字绣。袁奎安说,这些十字绣是老伴所绣,老伴陪着他,在船上度过了大半辈子,后来老伴再也不能坚持,回到老
家治病,也终于因病去世。老伴在世时绣制的这些十字绣,他一直安放在船上,每次看到它们,都能回想起匆匆过去的那些年华。
和长江上很多河南船民一样,他的船只也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他所驾驶的,不过是载重量只有5吨的小船。后来,小汽船伴随了他一段时间,到了90年代,他置换了一艘800吨级的水泥船,那时他们只在淮滨内河上做生意。新千年的时候,他们一家人来到了长江之上,水泥船也换成了800吨的铁船。当时,他和老伴以及孩子,三口人都生活在长江之上。
【生活】他们给船起名字蕴含着各自的愿望
和袁奎安的货船一样,连在一起的另一艘河南船的船体上,也刻写着自己的船号——“江顺达456”。放眼长江之上,货船上都有类似的号码,也基本有规律可循。“固顺1066”,“固”便是固始;有些船只上写着“信阳港”,信阳港便是信阳;有些船只上写着“豫宛”“豫周”,则是南阳、周口。
而表明地域的汉字后面的字,多数都是“顺”“达”一类的吉祥字。而后面的数字,更是怎么吉利怎么来。船号看似起得随意,但实际上都已登记在全国航运系统内。货船上都引入了导航系统,不仅有利于海事部门的精准定位,还方便夜间行船。
袁奎安说,有了导航系统,他们能在监控系统内看到临近的船只,并且可以按照导航指示,精准地会船和行驶,安全系数得以大大提升。
此外,船只的舒适系数,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袁奎安的船上,房间里都安了空调。以前到了夏天夜里,那种蚊虫如雷、溽热难熬的滋味,自从有了电力系统和空调系统,就再也没有经受过。
【片段】很多个节假日异乡客都在船上团圆
长江上的航运生意,不如以前好了。袁奎安说,他们这次给武钢拉铁矿粉,满载足足一万一千吨,运费是十四块钱一吨。但这一趟下来,仅是烧油,就要耗掉十五吨,一吨油的价格在五千多块钱。
虽然获利不多,他还是接下了这单活。如今长江上的船只太多,已远远超过需求。为了在长江上立住脚,他们不得不想尽办法,寻求商机。为了尽量减少开支,在返航的过程中,他的货船上要尽量装上沙子,虽然赚得少,但总比空载返航强得多。
和其他做生意的不同,在长江上行船,他们很少扎堆行动。但随着河南船只的增多,他们在长江上也听到越来越多的乡音,看到越来越多来自河南的面孔。
由于航运的特殊性,很多个节庆假日,甚至包括新春佳节,他们也需要在异乡的船上度过。特别是船满载运货的时候,就更不能回家了。在春节时,他们会在船上贴上对联,挂个福字,听着岸上城市里传来的喜庆声音,他们也会忍不住放几个炮,燃几挂鞭。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