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吧,“星星的孩子”也能回家
父亲用15年为自闭症儿子创造灿烂人生 威利爸爸长沙传授康复治疗经验
6月18日,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岭街道银桥社区,彭灼西和自闭症孩子在沟通。 李琪 摄
华声在线6月19日讯 “我要吃饼干,我要吃饼干。”在湖南生命树儿童教育融合基地,5岁的牛牛(化名)走来走去,不停对志愿者重复着这一句话,显得躁动不安。这是自闭症儿童的一些典型症状,语言交流障碍,以及情绪不稳定。 6月18日父亲节当天,由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岭街道银桥社区居委会与湖南生命树儿童融合教育基地组织的免费公益讲座——威利爸爸家庭康复技术,为近30位家长讲述了自闭症儿童训练的关键与注意事项。
主讲人彭灼西是一名自闭症孩子的父亲,他用15年的时间,将被判定为终生无法与正常人沟通的、无法正常生活的儿子威利,训练成了会弹钢琴、拉大提琴、可以参加青年交响乐团演奏、可以开车、做饭、洗碗、洗衣服并单独参与社会工作的人。“希望我的经验,可以给更多自闭症孩子家庭信心,只要好好康复,自闭症孩子也能正常生活。”彭灼西表示。
【经历】 花15年来拯救自闭症儿子
1993年3月30日,彭灼西的第二个儿子在休斯敦降生,取名威廉·彭,家人昵称他威利。
两年之后,他和妻子发现了威利的不正常,两岁了仍旧不开口说话,并且耳朵时常发炎。幼儿园老师提醒他们注意,威利不太正常,不爱说话,也不理人。
威利的情况逐渐恶化,他的情绪时常失控,一旦发作,就会大喊大叫,甚至会攻击别人。威利妈妈痛苦、不解,还伴随着无来由的胡乱猜测。“很多个夜里,我都看到她在睡梦中哭醒。”彭灼西说。可家人得接受这个事实,威利是个自闭症儿童。
威利甚至遭到一所康复学校拒绝,彭灼西没有放弃,他决定自己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培训。“评估专家说,我们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所以必须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最终,在彭灼西的努力下,用了15年的时间,将威利训练成了能正常生活的人。
“这不是奇迹,每个家长都可以做到,威利在被评估为自闭症时,他的情况比一般孩子都严重,但是现在他有工作有爱好有收入,所以你们不要感觉到没有希望,关键是你们愿不愿意去努力帮助孩子。”彭灼西鼓励在场的家长。
【经验】 家庭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据《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显示,在中国,与牛牛相同的自闭症儿童已经超过了200万。很多家长因为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堪重负,甚至最终选择亲手结束自己和孩子的生命。“自闭症儿童是有很大可能和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的,而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道路上,家庭无疑是最重要的存在。”彭灼西表示,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家庭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彭灼西表示,首先家长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谈论病情,虽然自闭症儿童在表达上有一定障碍,但是他是能听懂的,这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的治疗。
其次,家庭需要营造一个和睦的氛围,父母要真心接纳孩子,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的相处,教孩子去适应社会,而不是一味地要求社会适应孩子。“家长教孩子背了200首唐诗,但却不愿意教孩子自己擦屁股,这有什么实践意义呢?”
彭灼西强调,家长一定要清楚,对于自闭症儿童,要从生活技能入手,不要太过于注重书本内容与课业成绩。除此之外,家长也应该与专业的治疗老师配合,了解更多专业知识。
【获得】 勇敢地和孩子一起面对
听完彭灼西的讲座,周妈妈泪流满面。“我一度想放弃孩子,甚至想和她一起离开,但现在获得了许多正能量。”她告诉记者,女儿童童(化名)今年5岁了,两年之前发现了自闭症的倾向。孩子3岁时上幼儿园,老师告诉她,童童上课常常会突然站起来在教室走动,并且时常看着窗台上放的小风车,只要风车动,她就一动不动地看,拉都拉不动,这样的症状,可能是自闭症。
“去医院检查,最终确定病情的时候,我整个人崩溃了。”周妈妈自责又内疚,觉得自己不应该生出童童,但是看着孩子稚嫩的脸,又想再努力一把,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康复。
这两年的时间里,周妈妈一边上班,一边求助专业医生,并常常查阅专业的书籍,每天基本上只能睡4个小时,不断学习给孩子进行康复的知识。
“终于在去年的时候,童童喊了我一声妈妈。”周妈妈坦言,听了彭灼西的讲座,自己感同身受,现在也更加有勇气了,会和孩子一起面对,让童童成为下一个“威利”。
■记者 李琪
实习生 王文文 郑琪琪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