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19件文物的周口农民意外离世 故宫要为他开追思会

作者:探访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17-06-19 07:03:00
分享

捐赠19件文物的周口农民意外离世 故宫要为他开追思会

故宫博物院给何刚的信函

捐赠19件文物的周口农民意外离世 故宫要为他开追思会

  故宫博物院给何刚寄的杂志

村民印象

何刚其实很要强,曾表示归还故宫的救助钱

对于故宫的两次帮助,何刚及村民们都表示感激。在乡亲们看来,何刚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是绝对不会张口向故宫“要”钱的。

实际上,早在故宫第一次给予5万元救助款时,何刚就流露出一丝不安和愧疚。“从北京拿钱回来的路上,何刚就给我说,本来故宫可以不帮的,但是,人家还是拿了钱,等以后翻过来身得把钱还给人家。”张黑孩说。

张黑孩还提到,何刚是个非常守信用的人。何刚父亲有病的时候,作为表哥,张黑孩曾借给何刚5000元钱。2015年,张黑孩家盖楼,何刚闻讯后,从村支书刘红恩处转借了5000元钱,把钱先还了张黑孩。

“盖房子在农村是大事,当时我确实资金紧张,但我也知道何刚家的情况,这么多年他没攒住钱,到处靠卖苦力打工。”张黑孩说,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没找何刚要债,但是何刚知道他盖楼的事情后,还是想法凑钱先还了账。

而刘红恩借给何刚钱后,就没打算让何刚归还,但今年春节前夕,何刚委托女儿送还了刘红恩的5000元钱。

据刘红恩介绍,何刚这么多年非常不易,最早的时候他妻子患尿毒症,往后是他父亲患病,今年年初他母亲又摔断了肋骨,到现在还有些不利索。

更重要的是,何刚本人这几年精神一直低迷,因为家里有老人,他每外出几个月总要回来一趟,实际上也没挣到啥钱。

在这种情况下,村里给何刚的母亲办理了低保。今年年初,何刚母亲刚摔伤时,刘红恩提着火腿肠、牛奶前去看望,何刚知道后把东西原封退回。

“他对我说,去北京两趟村里帮了不少忙,这都感激不尽了,咋还能要东西呢,不能要、不能要。”刘红恩回忆,他从这件事上觉得,何刚生性其实是很要强的。

一生清贫

辗转多地打工,在漂泊中支撑家庭

故宫给予何刚的总共10万元的救助,均被用于其妻子和父亲的治疗上,他没有落下一分钱。相反,因为两位亲人的病,使得他负债累累,过着四处打工的飘零生活。

据2011年的《中华遗产》杂志报道,当时的何刚在一处工地打工,写稿的作者联系他时,他甚至都没有一部手机。靠工友的电话找到他后,他用一家小店铺的公共电话与北京写稿的作者进行联系的。

更早的2001年,何刚和第二任妻子在江苏无锡捡破烂。那一年暑假,11岁的儿子何俊清跟着何刚夫妇来到无锡滨湖区生活。读小学的何俊清第一次到大城市,感觉一切很新奇,但看到父母的居所,心里非常失落。

“租住的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10多平方米,除了一张床和一套燃气厨具,其他地方用来存放捡来的值钱废品。”何俊清回忆说,每天早上他跟着爸妈老早起床,他被放在一处垃圾房里,爸妈去沿街别的垃圾房扒拉着找值钱的废品,每间隔一小时回来看看他。

何俊清也不闲着,每当有垃圾车运来新垃圾,他就挑选出易拉罐、报纸等值钱的废品先“看护”起来,等待父母回来拉走。

“当时是暑假嘛,天特别热,我们捡来一个风扇,在租住的房屋里使用。吃的也不是太好,想改善生活,就靠捡来的剩菜和熟食。”何俊清说,有一次父亲带他去一个建筑工地,捡别人吃剩下的盒饭,盒里有残剩的红烧肉,父亲舍不得吃,都收集起来晚上给他在锅里炒炒吃。

“那时候每个月挣多少钱我不知道,反正过得很不好,我还上学,之后我妈就有病,那几年挣的钱都给我妈看病了,后来欠外债,爸爸去故宫求助嘛。”何俊清说,故宫的帮助,令父亲更加坚信当年捐赠文物的选择是对的,“你看,要不是咱当年捐文物,故宫会帮咱家吗?”

故宫点赞

何刚捐赠的文物填补藏品空白,将为其举行追思会

何刚在今年5月30日那天憾然离世。

当天上午11时40分许,在石(石家庄)济(济南)客运专线施工的济南工地,一台龙门吊在拆除过程中发生倾覆,导致6人遇难,何刚身在其中,年仅54岁。得知消息后,故宫方面表示将为何刚举行追思会,缅怀他为故宫捐赠文物的行为和保护文物的情怀。

在何刚的家中,至今保留着1985年11月20日故宫出具的捐赠文物凭证。这份凭证的编号为231,上写何刚捐赠了元代各式银盅7件、各式银瓶4件、各式银盘3件、银蜡台2件、银塔座2件、银舟1件(以上各件均有伤残),还有银残片1包,共计19件文物。

对于这批文物,曾数次与何刚接触的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原处长梁金生评价很高。梁金生1979年进入故宫工作,6年后与何刚第一次见面。现在的梁金生虽已退休,但依然返聘在故宫工作。

6月17日傍晚,梁金生在接受大河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何刚捐赠的这批元代窖藏银器,填补了故宫博物院藏品的空白,东西很宝贵。

经过鉴定,何刚捐赠的这批银器被定为二级甲文物1件、二级乙文物11件、三级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其中一个银镀金錾花双凤穿花玉壶春瓶更是珍贵,这些银器在以后的展览中被多次使用。

梁金生讲,通过多次接触,他觉得何刚是一个普通、朴实的农民,话不多,没有什么豪言壮语,非常实在,所以他遇到困难了,应该给予帮助。“跟何刚也算成了老朋友了,他家里出了一些事,也愿意找我聊聊天。”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副处长许凯告诉大河报记者,何刚的觉悟很高,他挖到文物没有占为己有,而是想到了国家,故宫对他这种捐赠精神表示肯定。“我们得知何刚遇难的消息,第一时间决定做追思活动,要纪念、表彰一个平凡人保护文物的行为。”许凯说,追思活动计划定在6月22日,拟邀请周口市、商水县有关领导及何刚亲属前去北京,参加追思活动。

记者探访

村民都知道何刚给国家捐过文物为他感到骄傲

何刚所在的固墙镇固墙村,是个普通的豫东村落,村子比较大,全村1万多人口。

6月17日下午,大河报记者辗转来到这里时,有村民正坐在何刚家门前的树下乘凉,三三两两的孩子在村中的水泥路上玩耍,村民们种植的豆角长势正旺。如果不是1985年那批文物的意外发现,这个村子今后可能都不会记住何刚的名字。

何刚的家位于村子西北角,两层小楼,是何刚之子结婚时盖的。虽然外观看起来还算可以,但屋内摆设非常简单。村民们说,这也就是撑个门面,不盖房孩子都娶不上媳妇。

何刚年迈的父母在院子里,父亲双目几乎看不到东西,坐在凳子上听大家说话;白发苍苍的母亲因为几个月前摔断了肋骨,现在走起路来还有些踉跄。

何刚家的厨房是一间低矮的房屋,阴暗潮湿,屋里堆放着柴火,几个干馒头有些坚硬,上面有苍蝇飞过。

当年挖出文物的地方,如今是别人家的宅院,那里建起了一栋黄色的小楼,铁门、高门楼,颇为气派。门前玩耍的孩子们不知道,这里曾经挖出过连故宫都没有的宝贝。

村民们说,何刚下葬那天,很多人包括相对陌生的乡亲都赶来送行,悄悄流下眼泪。“小刚有点内向,不好说话,一辈子没跟谁红过脸。全村都知道他给国家捐过文物,都为他感到骄傲。”77岁的村民智大爷说。

同父亲一样,何刚27岁的儿子何俊清也有些内向。他在家中默默整理着父亲的遗物,翻看着父亲的照片。照片中,何刚厚唇大眼,头发浓密,一对大耳,一脸敦厚。

在遗物中,有故宫寄来的杂志、台历,还有那张故宫出具的捐赠凭证,还有2012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签字的一份信函。信中除了感谢何刚的捐赠外,还有“欢迎您和家人有空时随时来我院参观”。

何俊清说,这是父亲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我家再穷,不为当年捐文物而后悔,我们全家感谢故宫多年来的帮助。咱说个实在话,就是以后翻修房子再挖出文物,我也依然捐给国家。”何俊清说。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