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造血干细胞前,要接受动员剂注射。想到即将为他人点亮生命之光,杨化涛非常开心。记者许俊文摄影、
杨化涛将成为河南省第621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忍不住在记录牌前提前拍照留念。
他的心声>>>
14年间,他曾三次接到初配成功的电话,每次都爽快地答应捐献。前两次因各种原因未能捐献成功,这一次,他终于要得偿所愿。他说:“能配型成功实在不容易,会把身体调整好,以最好的状态捐献造血干细胞。”
“大河爱心军团”中另外两名捐献者是谁?
第181例:赵丰玉2011年2月21日、22日完成捐献
第308例:陈军2012年10月26日完成捐献
□记者蔡君彦通讯员文梅英文许俊文摄影
核心提示|6月12日16时30分,45岁的大河报融媒体编辑部主任杨化涛,没和往常一样忙碌在办公室,而是赶往河南省肿瘤医院。这天,他将注射第一针动员剂,为给一名8岁白血病小患者捐献“生命种子”做准备。14年前,他加入中华骨髓库。14年间,他三次接到初配成功的电话,每次都爽快地答应捐献。好事多磨。这次,他终于要愿望成真,连护士注射动员剂时提醒“会比较疼”时,他也是笑着的。
这位爱笑的暖男,将成为大河报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第三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轻松|注射动员剂时逗乐引笑声一片
“爱在这里汇聚,圆梦生命重启。”昨天16时50分,杨化涛跟随省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省红十字会、郑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一同来到位于省肿瘤医院三楼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时,室内床边竖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记录牌,让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记录牌更新后的数据显示,如果一切顺利,他将成为我省第621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提前进入状态的杨化涛忍不住先在记录牌前拍照留念,然后神态轻松地坐下来,认真听省肿瘤医院的血液科大夫周健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须知”等内容。
“请放心,无论如何,我们不会损害一个正常人的健康,去挽救患者的生命。”周大夫先来一颗“定心丸”,接着介绍,注射动员剂后,可能出现身体酸痛及类似感冒的不适症状,这属于正常反应,不必紧张,必要时可以服用医生提前开好的药物缓解症状,且不会对受捐者造成影响。
周到详细的注意事项还有很多,比如,注意卫生,清淡饮食,避免大量接触人群防止感染,捐献后一周内尽量减少活动,多饮水,捐献半月后复查血常规,捐献半年后,红十字会将安排进行身体检查……
杨化涛不时笑着点头,17时6分,他拿起笔,在两份《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签字。同意书最上方有这样一段话:
杨化涛同志,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也称中华骨髓库)检索,您与一名患者HLA配型符合移植要求,且身体检查合格,可捐献造血干细胞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您的无私捐助可挽救一位患者的生命……
“来吧,入场,准备注射动员剂!”听到做好准备的医护人员笑着招呼,杨化涛把那份“同意书”朝空中一举,幽默地模仿医护人员口吻,朝旁边的妻子召唤:“家属过来,把这个收起来!”
周围笑声一片。
“打这针可能有点儿疼。”医护人员一边注射动员剂,一边轻声提醒,旁边,有人逗杨化涛说“疼得想哭就哭”。
杨化涛的妻子张莉也跟着逗:“没事儿,我有肩膀可以让你靠。”
哈哈哈,又是笑声一片。
注射动员剂的针管、针头都很“袖珍”,注射动员剂300微克。
据周健介绍,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过程按国际通行方法,先应用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动员,俗称“注射动员剂”,一般皮下注射动员剂5-6天,然后采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注射动员剂的量,根据捐献者的体重来定,通常是每公斤体重5-10微克,杨化涛体重约67公斤,加上要救的是一位体重只有32公斤的孩子,他打动员剂的次数可以由通常的9次减少至8次,第一针注射300微克后,第二天早晚可以各注射200微克和150微克,一直注射到6月16日捐献当天的早上。
“今天先抽血查血常规,明天早上来后,再抽血进行全套检查。”医护人员表示,全面检查既对捐献者负责,也是对受捐者负责,确保万无一失。
陪伴|妻子支持捐献 微信记录进程
“明天下午开始打动员剂!我们也已经做好准备——某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量保护好身体,我则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昨天,张莉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丈夫杨化涛要注射动员剂的消息,引来众多好友关心、点赞和加油。她在大河健康报工作,都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员工,从得知老公和患者配型成功后,接连在微信朋友圈记录点滴进程。
5月5日,“出发陪老公去采血!昨天接到红十字会来电话通知他今天早上去郑州人民医院采血,心情又激动又忐忑。激动是因为这家伙以前已经有两次与患者配型吻合但均未成功捐献,没想到还能采第三次,而且这第三次还经历了波折,上月红会已通知患者家人决定放弃,看来他们又改变了主意;忐忑是担心血质不合格错失救人良机,毕竟离造血干细胞入库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俗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一件多么严肃而高尚的事情,希望这次能够成功。”
5月17日,“捐献进入倒计时。”当天杨化涛接到郑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约定6月16日在省肿瘤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张莉写道,“在这期间,等待捐献的患儿将开始放疗化疗,让身体处于最适宜接受外来救援造血干细胞状态。进入到这一步,可就真是一身两命松懈不得。那么,在老公住院前的这一段时间,我最紧要的任务就是——每天不管多晚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监督老公并陪着他一起锻炼身体,让他能有较好的体能来应对身体健康的最大付出!!”
“暂时瞒着公公婆婆,怕他们担心。”张莉“心里多少有点紧张”,可是,一想到能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坚定地支持丈夫捐献。
细心|尽量减少受捐者开支 注射后不住宾馆
17时10分,杨化涛注射第一针动员剂,又观察了半小时,见没有出现任何过敏反应。按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安排,他原本可以在医院附近的宾馆休息。
可是,留意到一个“小细节”后,杨化涛和妻子商定,回到自己家中休息,第二天一早再从家赶来打动员剂。
为啥?杨化涛淡然一笑说,一来家在郑州,离医院不太远,二来,可以为患者尽量节省些开支。
“至于在宾馆休息,爱人拒绝了——这是我们俩在他接到体检通知时就商量好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因为捐献发生的费用都是由受捐者提供的。本来得白血病已经让一个家庭捉襟见肘了,我们能为他们省一点算一点吧。”张莉的微信内容印证了这一点。
为了能送给患者最好的生命礼物,这些天,杨化涛的生活习惯悄然改变。
由于工作原因,他和伙伴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编发各种新闻热点,加上其他业务,经常熬夜忙碌,顾不上锻炼,这次配型成功后,他每天晚饭后还要去东风渠畔走几圈,昨天上午到单位忙碌一番后,他在报社领导支持下,开始休假,全身心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做准备,“因为要救人,我的身体已经不只是自己的了。”
波折|先后三次配型成功 每次都爽快答应
“捐献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郑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予清楚地记得,杨化涛前后先后三次跟不同的白血病人初步配型成功,每次,都爽快答应捐献。
第一次是在2010年4月30日,当得知自己与一位5岁的白血病男孩初步配型成功时,他毫不犹豫同意捐献,可惜,由于高分辨配型结果不相合无法捐献。
得到消息后,杨化涛一度很失落,等待这么久,好不容易初配成功,却无法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贡献一份力量。
2016年1月14日,他再次与一位白血病人初步配型成功,“听到消息后他喜出望外,再次答应捐献。”可好事多磨,因患者病情出现了变化,捐献流程没能进行下去。
2017年1月12日,杨化涛第三次接到了郑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这次,与他初步配型成功的是一位2009年出生的小女孩。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波折,但是,这次最终高分辨配型成功,顺利通过捐献前体检后,他被定于6月16日捐献。
“为了能以更好的身体状态完成捐献,杨化涛多次跟我们联系询问捐献前的注意事项,咨询饮食、生活作息等注意事项。”张予说,“他说,能配型成功实在不容易,从现在开始我要为患者负责,以最好的状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