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千一面带笑容走出考场
考试时,陈千一的妈妈在外面焦急地等待。
陈千一劝妈妈放轻松,保持平常心。
成长路上他与家人影像记忆 2005年冬季
2006年1月1日
2008年1月1日
2015年12月31日
□统筹赵红刘同洲执行记者王迎节谭萍牛洁樊雪婧文白周峰摄影
核心提示丨“千一,妈妈在这儿呢!”昨天上午,郑州十六中考点门前,杨红霞在众多考完语文走出考场的孩子中,一眼就找到了自己的儿子。
陈千一,是郑州市第5个出生的“千禧宝宝”,从2000年到2016年,大河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了他的诸多第一次:留下脚模、称体重、量身长……昨天,这个“千禧宝宝”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又一个“第一次”——高考。
现场
考一门过一门,争取发挥最好水平
一身黑色潮服、背着双肩包,依旧是干净、帅气的脸庞……而跟一年前相比,这个跟大河报已经结下近17年缘分的少年,似乎又多了一丝成熟。
“妈,进考场前不是跟你说了别在门口一直等我,这么晒;再说,你在外面等不等我,又不能决定我发挥得好不好……”见到妈妈,千一懂事地说。
“第一场考试发挥得咋样?”杨红霞小心问道。
“感觉今年的整体难度跟往年持平,就是题型有点变化,特别是第21题成了‘纠错题’,不过不是很难。”千一答道。
“没事!放轻松!”妈妈说。
话音还没落,千一笑着回应:放心吧!考一门过一门,我争取发挥到最好水平。
考试结束前,杨红霞在考场外告诉记者,千一这孩子心气可高,虽然学的是艺术专业——播音主持,但非想考个重点大学。
“之前的河南省艺术类专业省统考,千一报了播音主持和表演专业,两门考试都过了统考分数线。”她说,之后去全国各个学校参加艺术类校考时,他从来都是背着包自己去。没想到还真通过了一些学校的校考,像浙江传媒学院等。
努力
考前一晚,还跟同学视频连线背古诗
在陈千一看来,虽然之前的艺术类专业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但如果文化课没有考出很好的分数,一切都是白搭。
为此,在高考前的3个月,他要求妈妈报了一个文化课补习班,恶补之前因为准备艺术专业考试落下的功课。
“考前最后一天,他仍在补习班上课;即便是考前最后一晚,他还跟同学一起视频连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督促背诵古诗到很晚。”杨红霞说。
孩子有这个梦想,特别想学播音主持或者表演专业,从来没有抱怨过辛苦。
“听说国家要提高艺术考生的文化课录取分数线,所以这次考试还是感觉到了一些压力。”千一坦言,但不管怎么样,在考场上好好考,发挥正常水平就好。
其实,从2000年到2016年,每个新年的前夕,本报记者白周峰都会被杨红霞请去给儿子拍照。时光走过十余载,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从傻瓜相机到数码相机,变化的是摄影装备和照片质量,不变的是大河报对采访对象的温情与守望。
如今,在千一人生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大河报依然在记录。这场跨越了近17年的执着坚守,开始于缘分,浸透着希望,也将伴随着千一的梦想一直继续下去。祝愿他取得好成绩,圆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