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乡的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隧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世界最大断面矩形盾构式顶管机"开拓号"下线。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陈辉
新乡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装备制造、电池与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等主导产业基础雄厚,是中国电池工业之都、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和起重机械产业基地。获批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让新乡制造迎来了再次起飞的风口。
《新乡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围绕一个战略目标,构建“1333”新型制造业体系,实施八项重点工程,试点推广新型制造模式,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把新乡建成内陆开放创新引领区、新型制造模式示范区、传统产业转型先行区,使制造业整体实力跃居全省前列,特色优势行业达到国内领先。
发展目标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5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5.3%
大企业培育成效显现,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到8家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4%
通过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力争到2019年,新乡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本确立内陆地区特色先进制造业强市地位。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制造业重点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拥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知名自主品牌,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有效发明专利数得到明显提升。
●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主要工业品质量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两化融合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取得明显进展,企业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得以普遍推广,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5,宽带普及率达到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耗能产业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5.3%,大企业(集团)培育成效显现,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到8家,其中超百亿企业达到4家。
●绿色制造水平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技术在重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别下降11.1%、13.4%、13.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4%。
打造“1333”新型制造业体系
《实施方案》提出构建“1333”新型产业体系: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一个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型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食品、纺织、现代家居等三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三大生产性服务业。
●做大做强一个支柱产业。实施高端装备产业培育和传统装备产业升级“双轮驱动”,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提高航空航天、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盾构机、卫星通信、现代农机、节能环保等高端装备产品高端化集成化智能化水平,加快特色装备向高端创新转型,在起重机械、振动机械、过滤分离、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及大幅面印刷机、柔性冷弯装备、公路养护等大型成套装备制造领域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培育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电池与新能源汽车:以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产业基地为载体,重点培育新太行、河南锂动、环宇赛尔、新能电动车等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加大项目建设与新产品开发力度,提升“电池材料—电池配件—电芯—电池组—电动车—电池回收”完整的电池与电动车产业链体系,建成全国领先的电池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强化生物技术药物、化学创新药物和现代中药三大主导产业地位。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补足产业链短板,壮大华兰生物、拓新生化、双鹭药业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承接凯宝、健康元等异地上市公司回归新乡,努力构建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电子信息:做大做强通信与导航设备、传感器、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应用电子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中电科22所中国电波科技城、中兵通信科技产业园、中融航电无源雷达及军工孵化基地为依托,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核心器件等产业发展瓶颈,打造全省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
●优化提升三大传统产业。食品加工:做强粮油加工、面制品、休闲食品等优势产业,培育果蔬制品等特色产业,提升乳制品等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产品档次。纺织服装:重点围绕纺织、产业用纺织品等优势产业,加大绿色纤维等新产品开发、推广,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形成产业链完整、市场体系完善、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现代家居:推动现代家居产业向绿色、智能、环保、时尚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智能家电、定制家具和整体厨卫等高品质家居产品。
●加快发展三大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推进新乡陆港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发展医药、汽车、家居、钢铁等特色行业物流,引导专业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信息服务:依托华为大数据、软通动力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科技服务:加大对中电科22所、河南(新乡)电池研究院、河南3D打印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力度,建设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科技创新园区,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企业和科技研发企业,打造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
三大体系为试点示范“保驾护航”
●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一园四区”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协同发展,打造城市创新圈和区域创新集聚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建高水平创新载体,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以服务支撑新乡制造业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为目标,坚持外部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加快实施“牧野人才计划”,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大力推动高端人才集聚工程,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优势产业“大工匠”队伍,为新乡产业提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围绕“1333”新型产业体系,以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为重点,以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为主线,积极推动现有政策落实,围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财税政策支持、强化要素保障能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各类政策措施,推进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与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任务实施需求相适应的产业配套政策体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