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一流 转型升级|河南采访纪行之二

作者:潘登 曾铁强 来源:广西日报客户端
2017-06-07 09:14:00
分享

从初出茅庐的“小子”,成长为中国机械装备之王。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从被外国企业长期占据的掘进机市场虎口夺食,连续5年名列国内市场第一,产品还远销发达国家;

从加工石棉瓦起家,崛起为闻名遐迩的硬材料制作著名企业。河南黄河实业集团19年励精图治,去年实现产值210亿元,产品达2000多种;

从昔日的“干渴之城”,蝶变成碧波荡漾的“北国水乡”,河南许昌市破釜沉舟治水,只用一年,城市就脱胎换骨;

……

得益于近年来在转型方面的卓越表现,创新速度快、县域经济活、生态建设好,已成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亮点。

潮起正是扬帆时。同样处于克难攻坚、滚石上山的转型紧要关头,我区也在砥砺奋进,河南的经验不无启发。

重创新,高新技术产业驶入“快车道”

紧盯一流  转型升级|河南采访纪行之二

在河南采访期间,记者发现当地政府正加大力度支持创新,被访企业更是把“创新”落实到生产的每一环节。

“这是我们最新一代产品,南宁地铁施工使用的盾构机。”5月25日,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一个直径6.26米的庞然大物正在组装。公司企业文化部副部长王伟介绍,盾构机是地下开挖和施工的“神器”。2003年前后,国内的盾构机都是进口的。2008年,中铁装备研发的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成功下线,到了2013年,当年的“老大哥”德国维尔特公司被中铁装备收购,中铁装备的盾构机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还出口新加坡、意大利、韩国等国家。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装备业巨头,该集团加快创新速度,10年里,光是掘进机领域专利就有236项,未来将建成世界最大的掘进机大数据库和云计算中心,将无人值守、智能掘进变为现实。

如同五菱汽车在柳州的地位,宇通客车在郑州也是首屈一指。得益于产品的研发力度,2016年,宇通共销售大中型客车70988辆,占全球销量的15%左右,车辆出口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宇通客车在产品升级和创新方面苦下功夫。在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上,搭载智能网联系统的双源无轨电车以及12米新一代高端公路客车、T7高端商务车柴油版、E6纯电动公交车、升级换代的机场班线车,让人眼前一亮。

宇通客车、中铁装备等30家企业跻身2016年度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30家创新龙头企业共获得知识产权6532项,主持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743项。

创新已成为河南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4%,高于工业增速10.4个百分点。

为加快创新力度和速度,河南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实施方案、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举措。

今年1月河南两会明确提出,要在政策、人才等方面,重点支持100家创新型龙头企业发展,培育2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区视察时强调,要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目前,我区在汽车制造、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石墨烯等产业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然需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扶民营,县域经济迸发勃勃生机

紧盯一流  转型升级|河南采访纪行之二

缺资源、不临港,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的内陆县级市——河南长葛市靠民营经济“无中生有”,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格局。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5月25日,记者在长葛黄河实业集团公司,看到了金刚钻是如何打造出来的。该公司文化部部长张振强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金刚石企业,他们开发的产品达到2000多种,实现了上、中、下游产业链吃干榨净。

再走进森源电气公司,工业机器人在国际先进的钣金柔性智能加工系统上忙碌着。该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张瑜霞介绍,20年不断进取,他们已经由小作坊,成长为员工上万人,涉足电气、新能源、汽车、物流的大集团,去年销售收入达到305亿元。

长葛市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民营经济总量占该市GDP的70%以上,培养出6000多家民营企业,其中4家企业每年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元,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长葛的民营经济,除了企业本身努力外,还得益于地方政府多年从税收、用地、融资担保、技术改造、产业配套等方面的重点扶持,当好民营经济的“守夜人”、“搭台者”和“清障手”。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产业升级。长葛市政府建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2家公司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再生金属循环产业集聚区,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获得近3亿元支持;某大型企业年销售收入300多亿元,纳税仅4亿元左右。

建设孵化基地,鼓励企业创新。长葛市规划建设了863创新科技园区,每年拿出至少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树立品牌、引进人才、技术创新。

强化要素支撑,提升供给效率。长葛市积极为民营企业用地、资金、用工等方面提供支持,先后向22家企业提供34笔应急借款,累计投放资金3亿元,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项目,引进政策性资金1000万元,每年培训4万人次,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技工。

县域经济主要依靠民营企业。我区玉林、梧州等地的民营企业也较发达,但与先进省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民营企业融资难、负担重,还较普遍存在,长葛市“谋长远、会统筹、算大账”等经验可资借鉴:土地再紧缺,也要保证企业发展;财政再紧张,也不竭泽而渔……使民营企业在技术上厚植领先优势,在数量上形成规模优势,在产业上积累竞争优势。如此,县域经济自然生机勃勃。

护生态,“干渴之城”蝶变“北国水乡”

紧盯一流  转型升级|河南采访纪行之二

古都许昌,湖湖相连,杨柳依依,宛若江南水乡。

“生活50年了,做梦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看到护城河碧波荡漾。”74岁的许昌戏校退休老人杨憧生感叹道。夜幕降临,古老的护城河边,孩子老人在纳凉唱歌,情侣们卿卿我我。

上个世纪80年代,许昌是国家严重缺水的40个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

为破解困局,2014年,许昌“治水”大战开始,仅仅一年多时间,便形成了以82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

水从哪里来?许昌市水务局局长王玉庆介绍:穿境而过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分给许昌2.26亿立方米水,解了城市的饮水之渴。因此,许昌可每年从该市的北汝河引入1.3亿立方米的水量,再加上引黄调蓄工程每年给许昌的5000万立方米水量,以及每年经过处理的3000万立方米中水,来实现生态修复、水系连通和农业灌溉。

总投资55亿元的治水资金,钱从何处筹?王玉庆称,按照市场化融资模式组建了水生态投资开发公司,政府只出了5亿多元,撬动社会资本50多亿元。

许昌“北国水乡”的名声打响后,游人络绎不绝,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各地专业考察团就来了700多家,2016年,接待旅游人数15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4亿元。

类似许昌,注重城市生态建设的,还有郑州市郑东新区。郑东新区CBD中央公园的如意湖,湖水通过如意河同人工湿地相连,与如意河、昆丽河、金水河、熊儿河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水系。

良好的生态,是广西的金字招牌和看家本钱。“许昌治水”的经验,为我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镜鉴。当前,我区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努力实现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让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