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周大新呼吁:请珍惜水源尽量少用水

作者:刘雅鸣 来源:新华社
2017-06-06 08:18:20
分享

新华社郑州6月5日电(记者刘雅鸣)本是一次普通的作品研讨会,知名豫籍作家周大新却在发言的最后,哽咽难言。

让他忍不住泪水的话题,与水相关。“如果你的手上只有黄金、钞票、珠宝而没有水,你能活过几天呢?”

南水北调通水已近3年。近日,一部大型纪实文学作品《命脉》的面世又把人们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在有关部门组织的作品研讨会上,周大新一番关于节约用水的动情呼吁,让大家陷入深思。

也许没人会想到,住在丹江渠边最大的不便其实是用水。为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质,库区沿岸3公里范围内不能住人。《命脉》作者之一的作家吴元成家离江边有5公里。前些年,政府曾资助村民建水窑,收集雨水储存起来供平时生活所用,否则就要往返十来公里去江里挑水,这就是丹江岸边村民的生活用水方式。

不仅如此,为将一渠清水北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共有40多万人移民,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移民征迁任务最重的省份,共移民22万人,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16.54万人、干线征迁群众5.5万人。

“我的故乡我的乡亲,为了南水北调,奉献了太多的东西。”尽管旅居京城多年,周大新一开口仍是浓郁的南阳口音。

家乡父老为水而作出的牺牲与都市里人们对水的不以为然,让作家深觉伤感而刺目:不知道在家里打开水龙头就能哗哗流出丹江水的中国北方城市居民看到这些会作何感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后,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能够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生态效益已逐步凸显,截至去年底,北京地下水位最大回升达13.98米。

由知名文学评论家何弘等两位作者历时3年完成的长篇纪实文学《命脉》,通过扎实的采访和系统的梳理,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和一系列动人的故事,表现了众多平凡人物奉献、牺牲、担当的崇高精神和博大情怀,表达了对人与水关系的全新认识,深度表现南水北调这项历时超过半个世纪的巨大水利工程和人类历史上有组织的最大移民工程。

“我还特别想对已经用上丹江水的北京朋友们说一句话:请珍惜和节约水!”周大新说,每每看到新闻里报道的一些地方地下水管爆裂,自来水随意流淌的情景,他就心痛不已,如果管理部门再尽些心,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