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约4.5亿人迈入青春期 青春期健康须重视这些“槛儿”

作者:王平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2017-05-10 08:07:00
分享

中国约4.5亿人迈入青春期 青春期健康须重视这些“槛儿”

  □本报记者王平

据估算,当前我国约有4.5亿儿童青少年即将或正在迈入青春期“门槛”,但青春期各种心理、生理及行为问题也往往被忽视。5月6日,“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五届中国青春期健康与医学继教班——性健康”主题会议在郑州举行。会上,《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白皮书》发布,其中的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引人关注。下面,就让我们透过三组数据,谈谈当前青春期健康中应引起重视的那些“槛儿”。

1

超过20%的儿童青少年存在性早熟

从现代精准医学或胎儿程序化角度来讲,青春期是从精卵结合(-1岁)开始,从胎儿染色体基因的表达到出生,经过躯体发育的结束,再到心理行为发育接近成熟(24岁),是人整体发育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和结束。因此,青春期健康与医学涉及-1岁至24岁儿童青少年正常或异常的性发育、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

据调查,在中国4.5亿儿童青少年当中,累计超过20%存在性早熟、性发育延迟、性功能失调或低下、生育能力下降等问题。

两岁半的女孩来月经,三岁男孩阴茎发育近似成年男性……近年来,来医院就诊的性早熟患儿不在少数。“性早熟,就是指青春期发育过早发生,即身体早于青春期出现了第二性征发育。”郑州儿童医院内分泌与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卫海燕说,导致孩子性早熟的具体原因不明,但饮食是重要原因。

有调查显示,性早熟患儿常吃用饲料喂养的鸡、鸭、黄鳝等,这些动物在饲养过程中往往喂食含有激素的饲料。同时,一些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几乎都是在激素帮助下提早成熟的,这些都要避免给孩子食用。

性早熟的孩子又常常被“常规体检”所忽略。“儿童青少年性发育、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是唯一、同时、动态、交叉出现的过程,又会因人而异,并且跨度之大明暗不一,常常是每3个月一小变化,每6个月一大变化,甚至会出现生活年龄度过1个月,骨龄年龄悄悄长5个月的极端现象。”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泓呼吁,儿童青少年亟须接受更为科学的体检和医学干预。有专家建议,应该到妇幼保健医院的儿童保健科定期体检,发现问题越早干预,对孩子的影响越小。

2

84.09%的家长不知如何科学关心孩子

对孩子的身心变化,您关心吗?在“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社会深度调查”中,84.09%的家长选择了关心和特别关心,但是每半年到1年在专业医院做1次身心健康体检者仅占23.57%;在医院监测性发育的仅占14.63%;不知道男孩睾丸发育大小的家长占69.81%;不知道女孩是否乳房发育的家长占29.59%;不知道孩子是否有行为问题的占54.42%。

“国家、社会和家长都非常关心儿童青少年成长,为其制定了许多政策、法规,提供了大量财力物力,但家长却不知道关心什么、如何科学关心。”于泓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要关注躯体健康,包括性发育、生长发育等,还要关注心理行为发育健康。

然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7462亿,男女比例为1.05∶1,男性多于女性;而本次调查显示,被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男女性别比为1∶1.16,女性略高,而其中关注孩子的家长男女性别比为1∶1.89。

“这反映了女性家长比较细腻,男性家长比较粗心,男孩子的性发育又比较隐蔽。此外,数据还反映了性别交叉关注。”于泓指出,从躯体(生理)角度来看,同性别的家长更便于观察孩子;从心理角度来看,异性别的家长更好奇和关注孩子的生理变化。

3

20.3%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

在“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中,20.3%的调查对象曾发生过性行为。已发生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中,45.6%在11~18岁之间发生第一次性行为。报告还显示,近八成的大学生接受婚前性行为;在有过性行为的人群中,11%曾有过怀孕经历。

“青少年面临有关性与生殖健康的多重挑战,包括性剥削和性侵害、无保护性行为带来的性传播感染、意外怀孕及不安全流产等,这些都在威胁着青少年的生存、发展和受保护的权利。”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近五年来,我国国内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数年均增长率达35%。因此专家呼吁,全面性教育迫在眉睫。

而在此份报告中,56%的调查对象表示曾接受“学校开设的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教育或性教育相关的课程”,34%表示未接受过学校的相关教育,10%则表示“不清楚”。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当代大学生对性行为持越来越开放的态度,恋爱、性行为以及多性伙伴等行为发生率逐渐上升,由政府倡导的全面性教育政策迫在眉睫。”中国计生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学校、家庭和社区开展科学全面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正确面对和处理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情感需求。同时,家长学校和社会群体应多方合作向青少年群体传递正确的避孕知识与技能训练,增强对意外怀孕和流产的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防患于未然。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