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2013-05-28 09:13:28
分享

济源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
 
镇区滨河游园

济源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

投资1.5亿元的金康达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济源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

王虎新村祥和园

英文《中国日报》5月16日报道:在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王虎新村祥和园新型农村社区的一家住户里,成秀玲和丈夫、儿子正坐在49英寸液晶大彩电电视面前,悠闲地看着电视,屋内宽敞明亮,各种新式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陈秀玲告诉记者:“搬到这个社区快9个月了,真没想到还能住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王虎社区位于济源市南环路与汤帝路西北角,目前已建成8栋住宅楼和1栋老年公寓,可安置居民400余户,随着社区内的医疗卫生所、老年公寓、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的建成,社区住户将会切实感受到便利。

济源市轵城镇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优质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转移的重要抓手,以“改善人居环境,聚集城镇人口”为目标,制定并出台了轵城镇新型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加大相关区域供水、暖、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就业指导、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社区管理服务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文明和谐社区,让社区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投资3.5亿元,建成4个社区,转移安置人口5000余人,节约土地400余亩。

济源市轵城镇的发展仅是济源市近年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缩影”之一。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1997年上升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是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先后荣获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诸多荣誉称号。

据介绍,近年来,济源市委、市政府根据产业和资源条件、人口转移趋势与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坚持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的注入,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功能互补、基础设施共享。重点推进建设城乡一体的交通网、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供气网、市场网、污水垃圾处理网等“七网”建设提升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镇镇通高速,村村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宽带,组组通硬化路,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的城乡一体化。

济源市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警务室、档案室、标准化卫生室、商业服务场所、全民健身场所、幼儿园、敬老养老场所等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方便居民生活。

预计到2015年,济源市计划建成13个新型农村社区,入住人口达到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3.7%以上;到2020年,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5个,城乡体制障碍基本消除,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得到实质性转变;到2030年,全市528个行政村(居)整合建成52个新型社区。

与此同时,济源市委、市政府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围绕蔬菜、烟叶、薄皮核桃、冬凌草、畜牧养殖五大支柱产业,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基础上,积极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和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形成了明显地域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片。继续落实国家各种惠农政策,保证农民的薪金、租金、股金,使农民有恒产、有恒业、有恒心。

数字显示,全市目前土地流转率已达到83.9%,组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1个,培育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16个,直接带动了5万余户农民发展致富,全市职业化农民达到4万余名。三个产业集聚区已解决就业5万余人,富士康的入驻,还可提供3.8万个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农民进社区后的转移就业问题。

在招商引资方面,该市引进富士康集团等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此外,济源市充分发挥各社区的历史、人文、习俗、生态、产业等优势,积极发展商贸物流、生态旅游、健康养生、餐饮娱乐等,鼓励发展“农家乐”和“渔家乐”。如愚公新社区依托景区发展建设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目前已建成农家乐宾馆120余户。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3-05/16/content_16502688.htm

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

(记者 史宝银 常城 齐馨)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