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滨:“一纺两造”集群连片快速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2013-05-21 16:50:01
分享

一家家企业落户投产,一个个产业集群发展,一座座配套服务区成熟运营……淮滨工业正以强劲的势头集群连片发展,成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实现我县经济快速跨越发展,就必须千方百计抓工业项目发展,时刻都要扭住产业集聚发展的操纵杆不动摇。”该县县委书记吴刚说。

近年来,该县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的号召,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主导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方向,以产城互动为桥梁,加快“一纺两造”主导产业集群连片快速发展。

——建载体,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承接产业转移,吸纳产业集聚,集聚区载体是基础。该县多方筹资,建成了以轻纺、服饰、食品加工为主体,基础设施齐全的产业园区。同时,优化升级特色造船产业和乌龙酒业,使造船园区成为吸引同类企业入住发展的热土,使乌龙酒业实现高效集约发展。各“一纺两造”产业集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发展空间持续拓展,为工业集聚集群发展奠定基础。

——大招商,培育主导产业集群。

该县围绕“一纺两造”主导产业,按照龙头牵引、产业配套、集群发展思路,依托驻外招商机构,采取多种招商方式,大招商、招大商。“万和纺织”、“川大纺织”、“浙商纺织”、“裕盛体育”等龙头轻纺项目先后投产,轻纺产业集群快速形成;“乌龙酒业”、“华英肉鸡”、“富贵食品”等龙头食品企业快速壮大,食品产业集群初具雏形;造船产业规模快速膨胀,产业升级不断加速。

——抓服务,破解要素瓶颈制约。

载体建设、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是关键,更是难题。该县围绕载体建设和产业发展资金、土地、人力、技术要素保障,创新体制,完善机制,破解瓶颈,优化服务。该县通过注入优良资金,成立和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2亿元,直接融资1.7亿元,BT融资2.5亿元;采取集中用地周转指标办法,倾斜支持集聚区建设,常年储备土地2000亩,化解土地供需矛盾,满足项目建设用地;建立用工保障“五项制度”,实行企业用工定向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平台,吸引了省白酒检测中心、省化纺雨布研发技术中心、省弱筋小麦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检测研发平台相续入驻,为行业发展注入技术支撑。

——促融合,推进产城互动发展。

产城一体、产城互动,产业集聚区是桥梁纽带。该县首先搞好集聚区与主城区规划衔接;其次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再次建立高标准建设写字楼、职工宿舍、高管公寓、工业俱乐部、食堂超市一应俱全的服务区,实现集聚区与主城区功能衔接,促进人口持续集中,产城融合不断取得新进展。

高耸的码头屹立河畔,成排的船舶沿岸排布,入河的大船加紧调试,闪烁的焊花光弧耀眼,似热闹街市的特色造船园区沿淮河绵延10多里。目前,该县造船特色产业聚集区是我省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之一,上规模造船企业5家,船用配套产品生产厂30多家,可年生产船舶500多艘,船用配套产品750万件,产值30亿元以上,具备了船舶研发、制造、船用产品加工等综合性生产和服务功能。同时,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改造升级后的乌龙酒白酒生态园,集白酒生产、研发、检验、物流、企业文化、生态旅游等为一体,投产运营后,年产曲酒可达2万千升,商品酒生产能力5万千升,解决岗位就业5000多个,可实现产值35亿。

以轻纺、服饰、食品加工为中心产业集聚园区,规划面积14.86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该园区已建成“七横六纵”的路网,实现了供电、排水、排污、通讯等功能配套完善,入驻企业63家,成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地标。2009年,该园区被评为“河南省又好又快发展产业集聚区50强”,2011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一类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排序在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中列第59位。

短短几年间,该县工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到集群,实现了快速跨越发展,形成了以纺织、造船、造酒为主体的“一纺两造”集群连片快速发展格局。

“‘一纺两造’集群连片发展,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03亿元。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5.8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家,全年新增16家,完成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幅居全市第二位。”该县县长曾辉告诉记者。(记者 向明超 通讯员 韩浩 吴晓睿)

实习编辑:段咪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