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铁致辞(张雷龙/摄)
2013年5月19日,中博会“可持续发展市长论坛”2013市长与跨国公司对话会在洛阳举办,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铁参加了此次论坛并讲话,他说: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五千年中国看河南,这次论坛意义非同寻常。今天,这么多高端人士聚在一起开展高端对话,目的之一,就是在对话中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放大机遇。在这里,我就着重讲讲我眼中的“河南机遇”。
河南的区位机遇得“中”独厚。《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九州之中。居中的豫州,是历史上的富庶之地,自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问鼎中原”的典故,还是“逐鹿中原”的典故,都一再雄辩地证明了“得中原者得天下”。兵家商家虽非一家,但理术相通。这也是西方杰出企业家都把《孙子兵法》奉为经典的原因所在。今日之河南,居中的区位优势,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河南居全国第一的交通优势的支撑下,已经聚变成巨大的发展优势。较低的物流成本和较低的商务成本,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各路商家闻“机”而动,国际货代协会联合会、世界华商联合会等,都在布局河南、筑巢中原。希望各位企业家也果断出手,抢得先机,居中而立,雄视四方。
河南的文化机遇得“久”独厚。在旅游界有四句话,“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河南”。我们知道,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河南。河南文化有“四源”,第一是文字之源,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第二是思想之源,孔子、老子、韩非子的思想光耀古今;第三是医药之源,医圣张仲景、药圣孙思邈的恩泽造福万代;第四是根亲之源,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我们河南的两位老书记对此感触很深:徐光春书记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卢展工书记说,我从福建到河南来,很敬畏河南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今天的很多人,无论是血液里,还是灵魂深处,流淌的都是中原文化。大文豪泰戈尔曾说过,“无论你走得多么远,你的心总和我连在一起;无论黄昏时树的影子有多远,它总是和树根连在一起”。在文化日益长入经济的今天,河南文化宝藏蕴含着无限的商机,一句诗词就可以是一部大片,一片砖瓦就可能是一块金砖,一句乡音就可唤回一个大产业。这些年,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绸之路起点,河洛之根”四张文化名片,运用得很好,给古老的名城带来了很多生产力,就有力地说明了,文化资源魅力无限,文化及相关产业风光也会更加无限。
河南的经济机遇得“优”独厚。前不久我到台湾,有位朋友说,大陆这些年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河南这几年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这里请大家记住三个数字“5、3、1”。这个“5”是河南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5,这个“3”是国务院批复的3个战略性规划,即:《中原经济区规划》、《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个“1”就是1亿人口。“5、3、1”这组数字是一组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大家可以从中读出河南的分量、力量和能量,说明河南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强大的市场支撑和别的地方稀缺的人口红利。这么多发展要素蓄积在这块热土上,意味着什么?今年到会的3.3万多名客商看的很清楚。心动还得看行动,在这方沃土上,谁耕耘的早,谁得到的多;谁耕耘的深,谁得到的丰。这一点,过了三五年即可应验。这里,我祝愿各位企业家先到先得,好运早得!
河南的农业机遇得“地”独厚。早期人类是沿河而居。黄河、恒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都是古文明的发源地。河南是全国唯一的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降水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粮食产量是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油料、蔬菜、肉、奶等产量分别居全国1、3、3、4位。河南确实是农业资源第一大省,但目前还不是农产品深加工大省和强省。每一种动植物都可做成一个产业链,而且这个产业链还可以无限地拉长。比如信阳的小茶叶做成了大产业,洛阳的小牡丹做成了大文章,郑州的小汤圆走向了世界大市场等等。昨天我会见客商时,雀巢的老板讲了,将在河南建全国最大的糖果厂,百胜集团的王总说了,在河南开了100家餐厅的基础上,今年还要新开23家。这也应了我们常讲的一句话:老板有多大,市场有多大。我们相信无处不在的优质农业资源,在智慧的老板手中,稍作加工,即可走向国人厨房,走上世人餐桌。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难以估量,对人类健康发展、永续发展的贡献也难以估量。这样功德无量的好事,期盼大家都来做,快做、大做、做好、做强、做优,做出多种效益来。
歌曲《雾里看花》有一句歌词很好,我们一块分享。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个世界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诚希望大家都有一双慧眼,发现更多的河南机遇,发掘更多的河南机遇,看河南发展的机遇,希望大家能够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分享更多的河南机遇,为中原添彩,为中部添彩,为世界添彩。(记者 张雷龙)
实习编辑:段咪
相关文章
推荐